点击 240回答 0
2018-08-31 10:47
为什么人们热衷于读EMBA 待解决
悬赏分:0
- 离问题结束还有
很多人热衷读EMBA,是因为EMBA充满着各种想象空间:充电器、朋友圈、深造、镀金。这令原本平常不过的教育模式,变得有些暧昧不清。
EMBA “返校”潮 “我们当然要看到管理科学与行政行为之间的重要联系,但同样不能忽视EMBA灵活、机动的教学设置。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一件大事,有能力、有精力学习更是一件大事。” 陈元没有想到,快到50岁的年纪,还能有机会重新回到校园。 2010年,陈元经过组织部门考核选拔,成为广东一家国有大型科研机构的党委书记。当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刚刚摆在面前,上级领导又赋予他一项重要任务:参加省内某重点高校的EMBA研究生课程班。 “EMBA,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陈元咂摸着报名资料上的中英文交杂的名词,“当时觉得非常新鲜。虽然新工作千头万绪,组织上还是反复强调,这是一次学习先进管理知识的宝贵机会。” 大多数有意就读EMBA的公共管理者,都有着和陈元相似的职业图景:他们在各级行政组织、事业单位中担负着重要职务,决定着一个部门,乃至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工商管理教育;他们有着很多的“经验之谈”,却缺少科学的管理观与方法论。 “工作了这么久,脑子快被掏空了,确实到了该充电的时候?”安丽萍对《南方》杂志记者说。作为广州市属部门的一名处级领导,在体制内打拼了十几年后,她和陈元作出了同样的决定:回到校园。 而在业界专家看来,领导干部作出如上的选择,并不意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崛起,中国经济社会战略发展需要更多富有创新能力的高级管理人才。”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朱桂龙说,“以培养具有现代管理理论、掌握科学决策方法的高端人才为目的的EMBA,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官员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战略思维,提升执行能力,增强团队合力等需要。” 尽管社会各界对官员与EMBA之间关系的认识并不统一,鼓励高级公共管理者回炉进修,早已是不少职能部门、行政单位的普遍选择。200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便选派了地厅级以上的领导干部参加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课程的学习;几乎同一时间段,广州市委组织部也与中山大学管理学院组织合办局级领导干部EMBA班,学员主要来自市内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 “我们当然要看到管理科学与行政行为之间的重要联系,但同样不能忽视EMBA灵活、机动的教学设置。”有学者表示,“对领导干部来说,学习是一件大事,有能力、有精力学习更是一件大事。” 事实上,中国的各类考试,总少不了“独木桥”的色彩,很难满足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如包括为人熟知的MBA在内的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需要考外语、数学,这给那些离开应试环境多年的社会人士设置了门槛,在录取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往往是那些本科刚刚毕业、应试能力强的年轻人。加之全为全日脱产学习,很难适应这些学员的需求。而全在夜间或周末上课的EMBA,几乎是所有期待充电的公共管理者的唯一选择。 “EMBA与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有着很大不同,强调的是学习过程,而不是选拔手段。”安丽萍说。相比选拔意味浓厚的专业研究生录取,EMBA的笔试简单很多。一些商学院甚至会开设考前辅导班,帮助报考者熟悉一下题型,把握住复习的方向。 在许多人看来,这样意味着读EMBA一点门槛都没有。对此,陈元给予了否定的回答,“平时工作太忙,复习时间有限,加之离开校园的时间久了,笔头也钝了,校方确实不会太过为难我们。”不过在他看来,EMBA的录取过程中,一些环节要比笔试更加关键,“学院要考察报考者的实践经验,如果没有相应履历的人很难入围。而入围之后的面试,才是真正的难关。” 相比入学的分数,EMBA首要考察的是报名者的管理经验和工作资历,优先考虑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申请人。这或是另一道严苛的门槛: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EMBA项目,每年要从笔试和面试者中淘汰掉三分之二,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EMBA项目至少要淘汰掉一半报名者——究其原因,大都是报名者的实践经验不足。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目前组织里的职位越往上越少,请问是否应该鼓励年轻人谋求更高的职位?”“中国的老龄化及失业问题该如何应对?”“你的下属向你抱怨,单位给出的薪水太低,你如何处理?”陈元至今还记得面试官给出的题目,每一道题都是一个大题目,足够在高校专门设立一个研究项目。 “我觉得当时回答得并不好,因为我完全不知道这些问题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陈元说,“不过事后回忆起来,这些问题恰恰是我在工作中必须面对的重点,这也正是我选择回到校园的原因。”
点赞 0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分享 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