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我来回答我要提问 常见问题首页 频道列表

国家会计学院EMBA学费是多少

待解决0回答275点击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SNAI)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

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项目

2018年(十六期)招生简章

一、项目目标

打造兼具金融财务和服务管理创新专长的领袖人才!

二、项目荣誉

项目连续多年进入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前四十强。

根据2017年英国《金融时报》全球EMBA排名的各项指标显示,本项目学员毕业三年后,平均薪酬为209,704美元,薪资增长百分比为79%,高居全球第8,工作经验和职业发展两项指标均未列中外合作项目第3。

项目合作方凯瑞商学院的研究能力全球排名第30,显示了凯瑞商学院强劲的学术和科研能力。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师资比例单项排名中,项目以95%的比例,位列全球第2名,领衔中国院校。

三、项目特色

中美名校 珠联璧合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是朱镕1基总1理倡导建立的国家1级高端人才培养基地,财政部部1长任董事会主1席。学院拥有强大的教学力量和丰富的培训经验,是国家财会政策、企业财务运作重要的思想库,服务于中国高端财金人才的培养。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创立于1885年,是全球著名研究型综合性大学。该校的凯瑞商学院通过AACSB(国际精英商学院协会)权威认证50多年,其金融、会计和供应链等学科均在全美名列前茅。

名校学位 权威认证

学业完成,可获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中国教育部认可,批准书编号:MOE31US1A O)和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财务总监资格培训证书。

名师荟萃 聚焦前沿

项目荟萃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康奈尔大学、华盛顿大学等世界名校一流师资,他们不但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具有参与全球成功企业咨询或政府高级顾问的宝贵经历。

专业课程 精准定位

项目课程以管理和领导力培养为主轴,聚焦金融和财务领域,同时添加服务管理和服务创新元素,从全球化的视角探讨中国经济和企业战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会计、经济学、金融、战略管理、供应链管理及服务致胜等核心课程紧扣国际理论与实践前沿,既提供系统的理论基础,又训练审慎的思维方法,让学员在金融管理、资本市场或服务创新等方面拓展视野,积蓄能量。

全球体验 国际视野

与中外企业家同台交流,直观考察全球尖端企业管理和创新。学员拜访部分企业

精英学友 共筑未来

千余名业界精英成为项目校友,董事长/总裁/行长级核心决策层学员达60%以上,集聚江浙沪等地金融行业优秀企业家。

在2011年首届沪上金融家的评选中,两位校友获得首届“沪上十大金融家”荣誉称号,一位校友获得首届“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2012年,一位校友荣获“沪上十大金融行业领袖”称号。

2013年沪上金融家评选中,又有两位校友入选“2013沪上十大金融创新人物”荣誉称号。

四、项目申请

1、 申请条件:

Ø  拥有教育部认可的大学本科学历

Ø  在金融财务或服务管理等相关领域至少拥有7年(含7年)的工作经验

2、 录取标准:以资格审查和面试为主,注重综合素质和管理潜质的考察

3、 授课时间:学制两年,必修课连续两个星期的周末上课,选修课连续四天上课

4、 招生计划:2018年计划招收1个班,共50人

5、 授课语言:中文为主,个别课程配中文翻译

6、 费   用:学费42万元人民币,书本费3000元,报名费500元

7、 申请程序:

*一步:资格初审

为保证项目的高品质,项目需要对申请者进行报名资格预审,请您与EMBA项目办公室联系,初步了解自己是否具备申请资格以及申请注意事项。

第二步:提交完整申请材料

1.  填写完整的申请表

2.  个人简历

3.  个人陈述

4.  电子版2寸证件照

5.  ——具有全日制4年本科学历的申请者,请提交以下材料,盖章请咨询学校教务处或档案馆,部分高校同时会提供英文翻译服务。

1)    本科毕业证(复印后至原毕业院校盖章,中英文各两份)

2)    学士学位证(复印后至原毕业院校盖章,中英文各两份)

3)    本科成绩单(复印后至原毕业院校盖章,中英文各两份)

——非全日制本科学历申请人,须具有4年及以上高等教育经历,且需要注意:

1)    本项目每年招收非全日制本科学历申请人的比例不超过总招生人数的20%

第三步:参加面试

项目委员会对申请资料进行评审,确定面试名单。通过评审的申请人将于指定时间分批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参加面试。

第四步:发放录取通知

项目委员会将对通过面试的同学发放录取通知。

第五步:入学报到

获得入学通知的同学根据通知办理入学报到。

MBA课堂小贴士: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资产,而且是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它比有形资产或者品牌等无形资产还要重要。企业文化是一种投资,而且是一种重要的长期投资,是一种回报巨大的投资。但是,如果运用不好、建设不当,则资产将变成负债,投资将变成成本,企业就在这负债和成本的压迫下,苟延残喘,甚至败落破产。太阳神落下了,巨人倒下了,三株凋谢了……林林总总的从无名到著名再消失的案例,无时无刻不在诉说着这样的故事。在很多关于企业文化的文章和书籍中,经常可以同时看到什么是企业文化之根,什么是企业文化之魂、之本、之核心,等等,让人如坠云里雾中;其他诸如“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老板)文化”、“创新就是模仿”、“企业文化不能建设”以及“硬汉型”、“体制型”的企业文化分类,等等,不一而足,让人叹为观止。之所以出现企业文化方面的诸多问题,除了企业本身的原因外,很大的“功劳”要归功于理论界对企业文化的千奇百怪的认识和倡导,要归功于那些企业文化建设的高参们的“真知灼见”。长期以来,国内“研究”企业文化的人大多是没做过企业的,看了一些书,到几家企业调研过,堆砌一些杂乱无章的理论,将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企业哲学、企业宗旨以及几乎无所不包的理念全部囊括,就成为企业文化专家了?摊开市面上有关企业文化的书籍,内容上千书一样:你的和我的一样,当前的与十年前的一样。对于这种现象,我将其概括为“读后感式”的企业文化和“观后感式”的企业文化,另外还有一种“全凭自我感觉式”的企业文化。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它们的面目。“读后感式”的企业文化这一类企业文化论者,多为学者。他们喜欢看书,时间也充足,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丰富的联想能力,通过自己的归纳、分析和总结,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变成了自己的认识,形成了自己的企业文化理论。他们最明显的特点是概念特别多,而且紧跟时代潮流。国外出现什么新的理念,国内流行什么新的观点,他们一清二楚,说不定有些观念就是由他们发起和推动的。于是,你发现,同样一个人,去年提倡追求卓越,今年提倡基业长青,最近却强调执行了,你不知道他后面又要宣扬什么。但是如果问一下他们的观点之间的联系,问一下他们对企业文化体系内在逻辑关系的认识,则没有答案了。他们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精神或企业价值观,或者就是企业的核心理念或行为规范,等等。其实,企业文化涵盖了企业和企业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是企业和企业人信奉并付诸于实践的价值理念,是所有团队成员共享并传承给新成员的一套价值观、共同愿景、使命及思维方式。它代表了组织中被广泛接受的思维方式、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观后感式”的企业文化这一类企业文化论者,多为一些见过世面的人,有的参观过世界知名的大企业,有的在国内著名的企业工作过。于是,在他们的眼中,企业文化就成了具体企业案例的罗列,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做法,企业文化的创新变成了企业文化的模仿。他们也有一些理念和概念,但这些多是生发于具体的企业案例的,都可以从中找到似曾相识的公司的背影。GE的同一个声音、惠普之道、海尔的服务、长虹的民族精神,等等,成了他们眼中企业文化的图腾,也成了他们的独门武器。遇见不识者,他们就将自己的经历拿出来一通炫耀,吓唬人;遇见识者,他们引用一家家公司的做法,显得自己博采众家、见多识广。如果你多问一两句,提出什么反问的意见,则又摆出一副“竖子不足与谋”的模样。但问问他们企业文化的层次、内核和传导等,则茫然不知,顾左右而言他。

这一类人,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口号形式多而主体精神少,浮在形象的层面不能沉下去,虽没有多少真知灼见却影响了大批的人。他们不知道,同样是追求创新,3M的企业文化与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什么差别;同样追求服务,惠普的企业文化和海尔的企业文化不同又在哪里。“全凭自我感觉式”的企业文化这一类企业文化论者还是有一些真才实学的。他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事实与逻辑的结合,注重调查与借鉴的结合,于是,他们明显比上述两类企业文化论者显得功力高深。但这功力高深,此时却害了他们。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才掌握了真理,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国内某著名大学一知名教授说:企业文化别人不能咨询,只有他们长期与企业家接触,加上高超的文字艺术,才能帮助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正所谓“死了张屠夫,便吃带毛猪”。祝他(们)万寿无疆吧。这三类企业文化论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大多都没有做过企业。这样一来,企业文化真正成为虚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也就一直浮在半空中了。要问问如何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如何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那就是“不知道的啦”。于是,企业文化果然“看上去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其实,企业文化不是舶来品,国内久已有之,如“大庆精神”、“鞍钢宪法”,等等。现在,企业的管理已经逐步发展到文化管理的阶段,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企业文化渗透并影响着企业管理、经营和人际关系等所有层面。

这一类人,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口号形式多而主体精神少,浮在形象的层面不能沉下去,虽没有多少真知灼见却影响了大批的人。他们不知道,同样是追求创新,3M的企业文化与苹果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什么差别;同样追求服务,惠普的企业文化和海尔的企业文化不同又在哪里。

“全凭自我感觉式”的企业文化

这一类企业文化论者还是有一些真才实学的。他们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事实与逻辑的结合,注重调查与借鉴的结合,于是,他们明显比上述两类企业文化论者显得功力高深。但这功力高深,此时却害了他们。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才掌握了真理,才是真正能解决问题的人。国内某著名大学一知名教授说:企业文化别人不能咨询,只有他们长期与企业家接触,加上高超的文字艺术,才能帮助企业建设企业文化。正所谓“死了张屠夫,便吃带毛猪”。祝他(们)万寿无疆吧。

这三类企业文化论者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大多都没有做过企业。这样一来,企业文化真正成为虚的、形式主义的东西,也就一直浮在半空中了。要问问如何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如何使企业文化建设落地,那就是“不知道的啦”。于是,企业文化果然“看上去很美,说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

其实,企业文化不是舶来品,国内久已有之,如“大庆精神”、“鞍钢宪法”,等等。现在,企业的管理已经逐步发展到文化管理的阶段,文化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推动力,企业文化渗透并影响着企业管理、经营和人际关系等所有层面。


离问题结束还有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暂无最佳答案    我来回答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