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MBA项目 今天为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拔尖创新、知行合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2018年5月20日,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MBA“学科融合 大道传承”名家讲堂在同济大厦A楼银润讲堂隆重开讲。本期讲堂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以《中国疾病防治机遇与挑战》为题进行主题演讲,百余名师生共同聆听。讲座由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施骞主持。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金福安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金福安为本期讲堂致辞并为陈义汉院士颁发“学科融合 大道传承”名家讲堂特聘专家荣誉聘书。金书记表示,依靠同济大学百年办学的文化积淀,结合学校前沿的医学学科研究水平以及陈院士在该领域的造诣和成就,此次讲座对研究中国当下疾病防治所面临的的机遇与挑战等问题具有重大意义,他殷切希望同济经管的学子们可以从此次讲座中获得启发并碰撞出新的思维火花。
颁发“学科融合 大道传承”名家讲堂特聘专家荣誉聘书
在本次讲座中,陈院士从中国在疾病防治上存在的问题、优先发展主题、目标定位、崇尚与憧憬四个方面展开内容阐述,由浅入深地为大家介绍了疾病防治背后的瓶颈问题与发展机遇。他强调,“研究的关口严重后移”、“一些研究偏离重大科学问题”、“基础与临床部分严重脱节”、“缺乏自身特色与研究高地”、“思路局限,拘泥经典理论”这五大现象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陈院士表示,人们普遍缺乏对疾病领域源头性、根本性、奠基性、带有全局性和具有普遍性这五个重大科学问题的认知和鉴别。除国民认知偏差因素影响以外,许多研究浅尝辄止且并非以临床为导向进行问题思考,不能很好地解决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与挑战。目前,市场上仍然缺乏中国制造的创新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带有中国烙印的新概念、新学说、新标准和新指南。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陈义汉
中国疾病防治领域重点工作
一级预防研究
中国已经进入以代谢性疾病为主的时代。陈院士表示,区别于疾病发生时第一时间前往医院诊治,这些因众多危险因素所引发的疾病常常是可控的。当今人们应该提高重视度,并从预防角度出发,坚持运动、拥有合理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将防止疾病发生的关注重点投放到一级预防中。
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研发
医学证明,临床上尚没有有益于心肌损伤修复、预防高血压发生、抑制肥厚性心肌病病理进程的自主知识产权药物。陈院士表示,这也间接诱发了“看病贵”这一社会问题的产生。随着中国新药研发进程的有力推进,陈院士满怀期待地指出,在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未来中国在该领域中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关键干预靶点的发掘
针对目前有相当比例的疾病运用化学药物治疗不如人意,甚至令人失望的现象,陈院士认为部分根源在于其没有找到干预疾病的关键靶点,他援引生物制药及生物治疗等实例进行了详细解读说明。陈院士强调,无论治疗何种疾病都需要针对病人的靶点运用精准的手段与方法。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探寻
陈院士表示,无论是在内科学、外科学还是妇产科、儿科、病理生理学等领域中,中国缺乏自有理论及发明成果,该现象显然与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及日益成长的国际地位相悖。针对这一现象,陈院士强调,这需要众人攻坚克难,予以问题突破及现状改变。
医疗器械的国产化
“国产化医疗器械较为匮乏”,这个问题不仅仅是心血管疾病研究领域的痛点,更是整个医学领域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陈院士强调,中国已经进入新的时代,需要不断加快医疗器械国产化的进程,拥有核心技术及自主品牌。
十六字目标定位箴言
讲座现场,陈院士无私分享了自身“立足基础,面向临床、面向转化、面向应用”的疾病防治十六字目标定位箴言,并针对“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瓣膜病”等心血管领域应该特别重视的重大科学问题进行了深度论述。
中国疾病防治的目标定位
陈院士强调,新概念、新技术、新标准的原始积累时期已经到来,未来学科发展需要强化基础研究,推崇创新至上精神,建设创新文化。科学并无大小之分,围绕重大科学问题的独立研究依然是主流方向,而基础研究则是永恒的源头活水,其关键点在于如何找到重大科学问题。
所有的工作成果都应该走向应用,所有的探索都应该真正解决问题,就此而言,转化医学的存在有其自身合理性。陈院士坦言,中国人口众多、疾病种类丰富、数据庞大且殷实,医学领域研究需要在该资源优势下,培育全球思维,进行长远规划,中国医学将在未来拥有美好的发展前景。
讲座现场
本期讲堂结束之际,陈院士耐心而详尽地解答了在场学子提出的问题,其深入浅出、言简意赅的表述方式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中国在疾病防治领域中任重而道远,相信通过本期名家讲堂不仅为大家指明了中国未来疾病防治研究的发展方向,更为大家树立了开拓思路、敢为人先的科学实践精神,这些将不断激励着同济经管学子们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