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7日,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金融EMBA开放课堂来到了天津,特邀摩根大通首席中国经济学家朱海斌博士带来了一场题为"中国的金融风险"的主题演讲。来自金融业界,实业界以及媒体的80余位来宾参加了此次开放课堂。(EMBA报名网:www.embaon.com/zhaosheng/)
本次SAIF金融EMBA天津开放课堂上,朱海斌博士的主题演讲以Bill White成功预测美国金融危机这一话题引入,通过数据、图表及实例阐述了金融风险的预测方法,金融风险的诱因及可能爆发的形式等问题。
2008年以后,国际清算银行对预测金融危机的指标进行了一系列优化,提出"信贷/GDP无缺口指标--超出其长期趋势值10%为预警线",该指标被新资本协议(巴三)采纳作为决定逆周期资本的条件变量。其成功预测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2/3的银行危机,并且误测率低。金融风险可能发生的原因在于企业债务过高,地方政府债务预算软约束和影子银行。其可能爆发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突发性危机,即硬着陆加金融危机;另一种则是"日本病"。
SAIF金融EMBA天津开放课堂上朱海斌表示,从金融和实体经济两个方面分析,目前中国经济和上世纪80年代日本类似。从金融方面来看,当前的中国和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都出现了强劲的信贷增长和资产价格膨胀。以广义信贷概念计算,中国的信贷总量占GDP比率从2000年的105%增长至2012年的187%。这与日本的经历相似,该国的信贷占GDP比率从1980年的127%增长至1990年的176%。从实体经济方面来看,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出口驱动型增长的结束对中日两国的结构性放缓都有明显的影响。中国的劳动年龄人口(15至64岁)规模从2011年开始下降。2011年,中国65岁或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为9.1%,据估算,这一比重在2020年前将会增长至16%。与此同时,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和环境成本也在侵蚀出口行业的竞争力。
但朱海斌博士也指出,中国和日本仍有差异。首先,中国的实际城镇化率较低,将在投资和消费方面创造巨大内需;其次,中国非农就业的人口比例较低,未来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的人口转移将缓冲劳动力市场的压力;此外,中国的家庭资产负债表比当时的日本更加健康。
对于"日本病"是否会在中国重演,朱海斌认为,这取决于中国未来能否通过"两个转变"实现经济转型,即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以及各地区之间更为均衡的增长。长期来看,实现"两个转变"并非易事。在短期内,政策制定者亟须解决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推动企业和地方政府削减债务。
演讲结束后,在SAIF金融EMBA天津开放课堂现场,来宾展开了热烈的提问与互动,朱海斌博士援引详细的数据表一一做出解答。
活动中,上海交大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副院长罗譞还向来宾们详细介绍了SAIF的基本情况。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于2009年成立,是由上海市政府出资,依托上海交通大学,按照国际一流商学院模式办学。学院开设有DBA,EMBA,MBA,EDP,MF等项目,着力培养三类人才:为中国培养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的金融人才;培养一批懂金融的实业家;为金融行业从业者培养中高层的管理人才。SAIF具有强大的金融学教授团队和坚实的政府支持,确保学校能够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办学,强调专业视角,倡导理论与实践并重,旨在满足中国金融业发展与国际接轨的迫切需要。
对于SAIF金融EMBA开放课堂秉承关注时事热点,严谨治学的一贯理念,与会听众纷纷表示在聆听和讨论中受益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