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西海,心同理同,”本科在美国做东亚研究的司徒谭(Adam Steinberg)在话题开始不久就顺口引用一句谶语,以学贯中西的大家钱钟书的名言做开场,描述他理想中东方和西方的关系,向我们娓娓道来他这位非典型商科学生的求学历程。
与大多数商科同学不同,司徒谭的“血统”似乎不那么纯正。 2000年,他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取得了自己的学士学位,专业方向是有些冷门的东亚研究。当然促使他作出这个选择的原因可能更早:1995年,年仅17岁的司徒谭第一次踏访东亚大陆的土地,旅途和游历之中的所见所闻,让他对这片古老又新鲜的东方国度产生了巨大的兴趣。一年之后,结束高中生涯的司徒谭凭一腔热情和好奇心进入了东亚研究系,带给他意想不到的收获,以及更彻底了解中国的动力。后来,司徒谭获得了清华大学的汉语水平认证,是年参与了华府主导的中美合作文化项目,还收获了克林顿从白宫发出的感谢信,以表彰他在克林顿总坛访华事务上的重要贡献。四年的学业结束,他凭借在学业和东亚事务上的优异表现获得了戴维斯分校的优质表彰(Certificate of Appreciation)。
2002年,司徒谭开始动身第二次来到中国,人文教育赋予他的敏感性,让他很快意识到东方充满的巨大生机。90年代在中国时看到的闭塞和落后荡然无存,中国已经跟随世界新浪潮跨入了网络和数字新时代,他很想直接加入这个发展的浪潮中做一番事业。无奈事与愿违,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迫使他在华工作的计划又向后推迟。直到一年后,他得到Ketchum Public Relations的青睐,成功获得在中国的一个工作机会,真正开始一名“中国人”的生活。第二次中国之行中意识到的机会,如今真切而实际地出现在他的眼前,他也丝毫没有将它浪费,运用中文
语言特长和人文底蕴,司徒谭很顺利地在ASC Fine Wines谋到一份奢侈酒品营销的职业。奥运那段时间,这位懂中国、懂酒、懂文化的外国人在中国的事业发展迎来了迅速上升。然而,奥运会带来的投资和消费热潮渐渐冷却,与之相关的奢侈品消费也好景不再,他和众多在华工作的外国人一样,站在了十字路口,许多的朋友和伙伴选择回国,而他也犹豫彷徨。
“我是个外国人,我必须更懂中国(sophisticated),有更多中国的知识(knowledge),能够为这里创造更大的价值(value),这样才能有我自己的事业,”司徒谭说。“我要读书,重新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能量。许多朋友选择回国,而我决定去长江,因为它满足了我当时所有的要求。”一心留在中国的司徒谭在09年成功申请长江商学院。
“情随事迁,状如人愿,事实很快证明我选择的正确性。”司徒谭在回忆起初入学的惊喜时,脸上浮现天真的笑容:“教授们博学笃行,他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商学背景,在这里教育全中国最优秀的商业人才。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结成了一个紧密又富有竞争的班集体,我们一起学习、研究、探讨和进步。在长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收获更多的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转变。”
作为一个熟谙东方文化的美国人,司徒谭在交谈中时时袒露出东西交汇的综合气质,“长江的求学经历,不仅让我全面深入理解了商业基础与框架,拓宽了知识面,同时我在这里结识了最宝贵的东方兄弟,同他们在一起,我相信会有更大的快乐和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