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助理教授易希薇指出,视觉中国这种批量维权的盈利模式引起广泛的社会质疑;事实上,不仅仅在内容图片版权领域,在专利领域中类似的行为也大量存在。因此,企业需要提前做好有效的专利规划和布局,健全内部知识资产管理体系,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
4月11日,视觉中国先因黑洞照片陷入舆论旋涡,后被共青团中央点名指出利用国旗、国徽图片牟利,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11日晚间,天津市网信办依法约谈视觉中国。随后,视觉中国在微博中致歉并表态进行积极整改。18日深夜,天津市网信办公布了对视觉中国的最终处理结果——30万元的罚款。4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回应,不能仅以水印当作照片作者的署名来认定权利归属。
视觉中国案件似乎暂告一个段落,但相关的讨论并未因此停止。知识产权保护近些年成为大家越来越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公众却对视觉中国这种批量维权的盈利模式表示质疑。
据北京青年报不完全统计,视觉中国每天以图片侵权的维权诉讼高达15.6起,2018年全年共有2968起,相对应地,视觉中国2018年前三季度视觉内容与服务板块营业收入为5.7亿元,同比增长34.48%。
黑洞版权事件的爆发,更让公众质疑视觉中国真正拥有图片版权的究竟有多少。尤其是在其已获得版权收益或维权胜诉的那些案件中的图片,版权是否真正归属视觉中国?还有多少类似于视觉中国这样的公司存在?
这种行为不仅仅存在于内容图片版权的领域里,在专利领域中,类似的行为也一样存在。这种通过购买、授权等获得专利权利并继续将之使用于专利诉讼的公司,也叫专利经营公司。他们本身通常不制造专利产品,而是从大公司、研究实验室、大学及个人发明者手中购买专利的所有权或使用权,然后专门通过专利诉讼赚取高额利润。
它们或者通过与专利拥有方合作获得专利授权,从而对潜在的专利侵权方发起专利诉讼,诉讼和解或胜诉后,扣除法律费用和其它相关费用,与专利拥有方就所得净利润按比例分成;或者通过全资购买某项专利,获得专利拥有权后,对潜在专利侵权方发起专利诉讼。
易希薇教授分析,由于不少企业为避免陷入诉讼的泥潭,往往在面对此类诉讼时选择和解了事,这更加助长了这类专门从事专利经营的企业的发展。这些拥有比较完善商业模式的专利经营公司的出现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这使得那些拥有专利的公司可以通过授权,腾出更多的精力放到经营上,同时震慑专利侵权的竞争者,保护进行创新投入的企业。但另一方面,一些专利经营公司通过滥用专利诉讼,向其它企业要求高额赔偿,或者将专利诉讼作为争夺市场份额或者打击竞争对手的工具,甚至故意选择在企业上市等关键时刻发起专利诉讼“碰瓷”,这些行为都对企业和行业中正常的技术发展造成了干扰。
为了避免成为专利经营公司的诉讼目标,企业需要提前做好有效的专利规划和布局,健全内部知识资产管理体系。在做类似规划时,企业既要重视自主研发、提升自身的专利储备;也可以通过获得专利授权,增强自身的防御能力;还可以直接购买专利,来弥补现有专利储备中的不足。
总之,对企业来说,在知识产权日趋重要的今天,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知识产权已经成为竞争中不可或缺的资产,企业需要对这类的资产进行前瞻性的管理和布局,才可能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教授简介
易希薇,现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包括高层管理团队与战略决策、创业企业的成长、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等。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新任CEO早期解聘风险的前因和管理”以及“光华思想力”平台的“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战略”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