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毛泽东和蒋介石在领导艺术上都倍加推崇的晚清知识分子。立德,他在“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戒律下不断鞭策自己;立功,他作为一个不懂军事、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带领体制外的地方武装“湘军团练”,打败了太平天国;立言,凭借对人性、社会的深刻理解,他总结出一套自己的理论体系,被弟子李鸿章奉为“一字之师”。
究竟是哪些领导力特质成就了曾国藩的“三不朽”?
二十年晚清史、军事史和管理学的钻研,让宫玉振老师在专著《曾国藩领导力十二讲》,将曾国藩总结出来的为人处世之道提炼为“重、耐、浑、明、辣、慎、勤、实、暇、裕、恕、强”十二个字。此次公开课,他向河南企业家重点选取了“重”、“耐”、“浑”、“明”四个字来阐明中国式领导力之精髓。
“重”:居重才能驭轻
穿越历史的时空,晚清名臣曾国藩,到底是怎样的形象?
“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这是亲历者对曾国藩的画像。一名湘军的大帅,一位领导者,为何要这般厚重?稳重?
宫老师在曾国藩的众多领导力特质中,首先抛出的这一“重”字,道出了一个组织对领导者最基本、最关键的要求:“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重,就是领导者不要浮躁冒失;重,就是领导者不要“视事太易”;重,就是领导者要一言九鼎。
今天,在西方文化追求平等、个性、反对权威的价值观影响下,领导者还要坚持“稳重、厚重”吗?对此,宫老师认为,在快速变革的时代,过于强调重,难免会走向保守;但是快速变革的时代往往也是浮躁的时代,机会主义的时代。当整个组织都处于浮躁状态的时候,领导者更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决定组织命运的长远和根本的因素。“居重才能驭轻”,弃绝浮躁,坚守自己的道德、事业追求。
“耐”:做官第一要义
“吾服官多年,亦常在‘耐劳忍气’四字上做工夫”——打败太平天国之后,曾国藩作为汉人知识分子已经位极人臣。然而,在他多年带领湘军征战的过程中,与上司、同僚、下属又有过多少冲突、不解?“耐劳忍气”四个字,正是对他“打脱牙、和血吞”的最好诠释。
同样是处理与湖北总督官文的关系,为何湘军二号人物胡林翼与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有完全不同的结局?他们采取了怎样不同的处事方式?
宫老师认为,就是一个“耐”字。胡林翼耐住了,把对立的关系变成了合作的关系,并为湘军争取了发展壮大的机会;而曾国荃却没有耐住,最后把合作的关系变成对立、冲突、你死我活的关系,最终伤害了自己。
曾国藩说:“做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宫老师评点说:情绪化的反应一定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领导者成长和成熟的过程,就是耐的功夫不断提升的过程。“耐”这个字,是值得用一生去修炼的一个基本功夫。
“浑”:藏锋的智慧
曾国藩在给丁日昌的信中曾说,“阁下志迈识正,不难力追古人。但愿于众醉独醒之际,仍以‘浑’字出之;于效验迟缓之时,更以‘耐’字贞之。”
所谓“浑”,藏着曾国藩对人间世事的一份通透。宫玉振老师把曾国藩的领导力称之为“中国式领导力”,因为他领导智慧的底蕴是中国文化——如,中国人爱玉,“愿阁下为璞玉之浑含,不为水晶之光明(曾国藩致陈源兖)”;如,中国人的书法,藏锋的笔法却更有力道。
遥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也曾质疑道德上不甚完美的陈平。于是,陈平问,““你是想用圣贤,还是想用能帮你打天下的人?”
领导者每天都要面对自己喜欢或不喜欢的人和事。浑就是大度,就是格局,就是包容。曾国藩说:“格局太小,不足任天下之大事。”领导者要有海纳百川的大度。有天下的格局,才能用天下的人才,成就天下的事业。
“明”:做大事,先要借大势
“处人、处事,所以不当者,以其知之不明也。若巨细周知,表里洞澈,则处之自有方术矣。”同治二年,曾国藩在日记中写道。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正是在写日记的过程中,他时时在反省自己每天的思想和作为。
莅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宫老师谈道,“明”是所有其他领导力要素的基础。领导者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过人的努力,更取决于超凡的见识。只有“明”,看清大势,看清大局,领导者才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北大国发院BiMBA商学院,被业界誉为“智库中的商学院”,它依托的就是北大国发院这一国家高端智库,这里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前瞻大势、洞见未来,让前来学习的EMBA学员、企业家们站在大师的肩膀上,纵观世界的风云变幻,把握商业机会。
那么,领导者如何才能“明”?
宫老师给出的方法论是:通过复盘,不断总结、学习。因为复盘,曾国藩每次打完仗,都要点一炷香,静坐,反思;因为复盘,毛泽东在黄克诚眼里做到了“不贰过”;因为复盘,柳传志在每次大的市场行动后,都与团队一起审视得失成败。
“领导者要跟别人学,跟理论学,但最重要的还是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团队成员统一打法,统一价值观”,宫老师再次借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的领导艺术,指出了“明”的根本之道。
理可顿悟,事须渐修:国发院EMBA的“知行合一”
宫老师虽然为河南企业家们讲了很多“道理”,但要真正掌握,还需要企业家的亲身实践,这也暗合了北大国发院EMBA所倡导的“知行合一”。
“知,从口,只是嘴上说说;而悟,从心,是需要用心去体会,这中间就是一个‘行’”,这是北大国发院名誉院长林毅夫对知与行的理解;国发院BiMBA商学院院长陈春花也自上任伊始,就提出了“中西合璧、知行合一”的办学方针,为EMBA项目引入了大量实践类课程,让这一项目既有学术之高度,又接中国管理之“地气”。
集军事学、历史学、管理学于一身的宫玉振老师,更是十几年来带领北大国发院EMBA学生到山东孟良崮、马陵古道,学习竞争战略与执行力;到贵州赤水河畔,体会毛泽东“用兵真如神”,把握困境中领导力必备的机动灵活。
未来,国发院EMBA还将推出更多公开课,让全国各地的校友、企业界人士感受北大的学术魅力,得到管理智慧的滋养与涵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