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牛津大学教授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在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撰文,首次提出了“中美共同体”(Chinamerica)的概念。12年后的今天,当年“中美全球共治”“G2”的热点已经被围绕“修昔底德陷阱”的各种讨论所替代——当时的人们一定不能想象,12年后的今天,中美两国竟能爆发出如此这般多维度的对抗。
工业革命后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发展时期的现代西方国家如今也难以想象,曾经是“盘中餐”的国家,现在也坐在餐桌旁,拿起了刀叉。人人都能变好的和平发展增量时代已经结束,一个画风迥异的存量竞争大时代正在慢慢拉开序幕。
在如今这个微妙的时点上,乐观与悲观之间,该如何权衡立场?该如何应对大国竞争的新冷战铁幕?
一、千万别因为一时的缓和,重拾“回到过去”的幻想
首先,我们应该自信地看待自己: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1980年,我国GDP总量仅占美国GDP总量的10%,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65%, 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国。
但是,从另一个维度进行比较,中国人均GDP占美国人均GDP的比例,从80年代不到2%增长到2018年的15%, 至今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但是,从另一个维度进行比较,中国人均GDP占美国人均GDP的比例,从80年代不到2%增长到2018年的15%, 至今仍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存在巨大差距。
与发达国家人均GDP的巨大差距,也意味着中国从政府到人民都有强烈的意愿和能力继续发展经济,提高全体公民的生活质量。从竞争对手的角度看,中国完善的工业制造能力、高端核心技术的不断进步、强大的增长潜力,使得美国不得不把中国视为国家安全和全球战略的最大威胁。
反观美国过去的十多年——内部金融危机、贫富差距扩大和民粹势力抬头,再加上外部欧债危机、欧洲难民危机等国际事务,都牵扯了美国极大的精力。同时,两次反恐战争使本该流向经济建设和改善民生层面的社会资源减少。基于上述问题,当前美国内部面临着不同阶层、团体分裂加剧的挑战,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正在逐步下降。
因此,中美力量的此消彼长,以及美国继续尝试维持其全球领导者的努力,势必导致美国在未来较长时期(20至30年)都会与中国进行对抗,中美关系必然将从建交以来过去四十年的“合作中竞争”转变为“竞争中合作”。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美国对中国政策的转向是战略性的,不会由某个总统的个人意志为转移,也不会因执政党的更迭而转变。即使中美贸易争端暂时平稳解决,我们也应放弃中短期内两国关系缓和甚至回到过去的幻想。
二、如何做到“竞争中合作”?
首先来看关于未来的乐观的一面。我们做了一个预测:基于当前中美两国的GDP水平,假设美国以年均2.7%(即1980-2018年均增长率)的速度增长;
1. 基于当前GDP水平,如果中国以2012-2018年年均GDP增速的70%,即4.8%的GDP增速较快增长,我国GDP总量将在2039年超过美国。
2. 即使经济增速放缓,保持2012-2018年年均GDP增速的一半(即3.4%)的速度,2050年我国GDP总量占美国GDP总量也将超过80%。
因此,在中美关系已经发生根本性、不可逆转变化的背景下,一方面,我们要警惕经济发展的停滞;另一方面,只要我们保持耐心,持续稳定地发展经济,美国将难以抑制中国的发展。虽然近年来的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但短期内并没有看到如蒸汽机、信息技术等革命性变革出现的可能。一些高端制造业取得大跨越式的科技进步,需要更多的投入和技术性的突破,短期内难以实现,这给我国弱势行业追赶国际先进水平提供了大约10至20年的时间。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历史和意识形态因素,美国在国际社会的盟友仍然多于中国。但乐观的一面是,在目前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及其盟友的关系并非牢不可破。我们应该团结与美国渐渐疏远的国家,加强商业、科技、文化上的交流。特别是,我们应该深化与亚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开发其他市场,将我国的产品、科技和标准推广到这些国家。
我们更应该看到,在美国内部也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一些利益集团也许无法完全与我们统一立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企业间的商业合作、学界的学术沟通、文化领域的交流等形式强化双方的合作与联系。美国内部各个代表不同利益的团体会让美国政府无法长期稳定执行强硬的对华政策,为可能面临的紧张局面预留缓和的空间。
但是,需要重视和警惕的是来自中国内部的4类自身风险:
1. 老龄化的问题进一步加剧。我国65岁以上老人的占比将在2040年超过美国,意味着我们还有20年的时间享受人口结构的优势。
2. 在信息时代舆论宣传工作需要高超的技巧,严防出现社会分化和撕裂的风险。
3. 需要加大新兴科技的研发和国际前沿科技的跟踪,争取中国率先发展出革命性的新技术的可能性。
4. 要高度警惕亚洲的局部冲突特别是军事冲突,准备危机预案,在美国及其同盟国采取强硬的对华措施时保持冷静的态度,采取冷处理的应对方式。
三、关于未来:谁能改革进步解决自身问题,谁就是赢家
中国要向前发展,势必要冲破旧秩序的藩篱。基于对未来中美关系的判断,我们有一些初步的想法:
1. 对外隐藏锋芒,积蓄力量。
应该认识到,中美贸易战是中美未来20年甚至更长期激烈竞争的开端,而不是结束。对于美国可能采取的强硬反制措施,在舆论宣传上应冷处理,宣传口径上强化合作共赢的优势,避免中国对于美国威胁加大的舆论宣传。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的综合实力将站在世界的鳌头。
2. 强化对高科技行业的政策扶持。
针对高科技行业的政策扶持应该是长期的、全方位的。在税收层面,应将高科技企业和相关人才的税收优惠落到实处;在补贴层面,应减少直接资金的补贴而是降低制度成本,同时降低高科技企业的直接融资成本;在人才吸引层面,应给予符合条件的外籍科技人才及其家人中国绿卡,并减少其在中国工作的住房、医疗和子女教育成本。
3. 加强法制建设,严防社会资源的滥用。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对高科技企业的上市融资、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都持续加大。然而,高新技术企业资格认定造假、骗补等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行业的发展秩序。相关监管机构可以采用“黑名单”终身禁入制度、强化刑事处罚、严惩涉案公职人员等方式加强执法力度,防止社会资源流向伪高新企业。
4. 增加国防、教育领域国家的投资。
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环境,国防等国家安全因素在国际政治中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同时,教育乃立国之本,决定了我们未来是否有足够的实力赢得国际竞争。因此,需要加大对国防、教育领域的投资,增加能够强化国际地位、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