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们如何打破边界、突破固有思维,给人生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本期读书,长小江向你推荐《弹性》一书,看看作者是如何利用这一新的思维方式解决人生问题的。
最近知乎上有个话题很火:二十多岁做什么,将来才不后悔?
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曾经的迷茫和焦虑:
“二十多岁,又穷又迷茫的年纪,往往我们已经很努力了,但生活依然没有改变的迹象,人生就如同走进了一个死胡同,怎么努力也走不出来。”
那么什么样的思维才能帮助我们在急速变化的现实中灵活思考,找到人生的破局点,从困顿的人生之中突破出来?
答案就是——弹性思维。
“弹性思维”由美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列纳德·蒙洛迪诺提出,在他的新书《弹性:在急速变化的世界中灵活思考》中,深入介绍了这种思维是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的。
蒙洛迪诺是伯克利大学理论物理学博士,曾和霍金合著《时间简史(普及版)》与《大设计》,代表作多次入围英国皇家学会图书奖,现在任教于加州理工学院——没错,就是《生活大爆炸》那群书呆子任教的大学。
在他看来,人类靠着分析性思维完成常规的工作和生活,靠弹性思维实现突破。
正是有了弹性思维,人类才能一次次实现创新,化解难题,找到应对挑战的新办法。
所谓的“灵感”其实是人类的本能
关于弹性思维,蒙洛迪诺在书中讲了一个故事:
他年轻的时候醉心于研究,曾经为了一个相当复杂的物理问题几天几夜不眠不休,但就是想不出办法。
他有点泄气,刚好到了周五,他之前约好了一位女士共进晚餐,所以他只好努力让自己放松下来,和她在餐厅见面。
他刚点完意大利面,突然毫无征兆的,一个绝妙的解法出现在他的脑海里,他顾不上对面的女士,赶紧拿起餐巾纸写下了自己的想法。
就这样,蒙洛迪诺解答了这个物理问题,但他并没有兴奋多久,因为另外一件事情开始让他百思不得其解:
“为什么我之前连续好几天努力在解答这个问题,一点头绪都没有,出来吃个饭就能想到答案?”
类似的故事,或许大家都很熟悉,不少人都会称之为“灵感”,觉得这是天才特有的能力。
但蒙洛迪诺觉得这并不是偶然,他从进化心理学和生物学的方面着手。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终于发现大家所说的“灵感”,其实是一种人类本能的心理特质,他将其命名为“弹性思维”。
要想理解弹性思维,我们就要先理解大脑是如何思考的。
蒙洛迪诺指出,人的大脑神经系统就像一张张不同的网络,就像图书馆分门别类的书架一样,人类要想解决哪个方面的问题,就触发这一个方面的神经网络。
这就是我们最经常使用的 “分析性思维”,也就是思维受我们的意识控制,从上而下进行思考。
但弹性思维恰恰相反,它通常是在大脑的默认模式下、在人们无意识的情况下发生,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思考方式。
当人们无意识的时候,大脑会处于放松的状态,大脑里不同的神经网络之间就开始互相连接、相互激发,成为一种理解既有信息的全新思维框架,最后涌现出新的想法。
也就是说,所谓的“弹性思维”,并不是我们有意识地分析处理问题,而是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大脑的神经网络进行重组,再自发整合信息、思考问题、提出见解。
我用一个简单的比喻来帮大家理解:
你是一家公司的老板,平时公司的一切大小事务都由你一个人说了算,但公司业务一直推进不下去,你愁得住进了医院,公司的事务也没法打理。
你在医院待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回到公司,结果发现员工们没有了老板的带领,居然自己想办法接了几张大单,还挖来了好几个大客户。
“老板”就是你的大脑,“员工”就是大脑里的神经网络,“大客户”就是新的想法。
它并不是虚无缥缈的“灵感”,也不是大家所说的“创造性思维”,更不等同于潜意识,它是大脑的一种默认模式,一种人类天生就有的能力。
2016年,科学家识别出了人脑中97个全新的区域,弹性思维就是在这些神秘脑区发生的,他们的构造和功能远超人们过去对于它们的认知。
不少人在生活中都曾经历过类似的“灵光乍现”的一刻,比如方案想不出来,在洗澡的时候突然灵光一现;或者在为事业发愁,对着窗外的风景发呆,突然就有了主意。
这就是在你大脑放松的状态下,弹性思维在帮你解决问题,只是大家不知道它从何而来,才觉得如此神秘。
过去的教育一直在培养我们运用分析性思维,但在今天的世界,知识每9年就会翻倍,以人类大脑的容量,很难靠分析性思维处理完这么多信息。
因此,我们需要培养自己的“弹性思维”,它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能力,往往是在无意识中推进,能接纳一些非常规的新想法,有助于我们打破规则,更好地实现创新。
“弹性思维不仅仅是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的专属工具,更是现在任何人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蒙洛迪诺”
幸亏马云并不“理性”否则不会有现在的阿里巴巴
9月份就要正式退休的马云,在创立阿里巴巴的前身“中国黄页”之前,曾经召集了24个学生和朋友询问意见,结果24人中有23人反对。
现在我们说起这段往事,难免会觉得这23人有点目光短浅,因为他们差点阻碍了中国最伟大互联网公司和中国首富的诞生。
但抛开“马后炮”的评价,其实当时这23个人做出的都是最符合逻辑、最理性的判断。
当时,中国内地还没有引进互联网,大家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问了马云5个问题,马云一个也答不上来,说明他自己对这个也不了解。
况且马云如果要创业,必须全身心投入,辞去自己大学老师的工作,可在当时,大学老师算得上含金量很高的金饭碗。
看着马云想为一个不知道到底是什么、他自己也不了解、也看不到未来前景的东西,放弃自己的金饭碗,任何有点理性的人,都会阻止这样的行为。
幸亏马云最后不顾反对,任性地辞去工作开始创业,才有了现在的阿里巴巴。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团在纽交所挂牌交易
这就是蒙洛迪诺在《弹性》一书指出的,分析性思维的局限性。
现代社会,大家都推崇分析性思维,这种思维模式的要点是从A到B,再从B到C,每个想法都遵循逻辑原则,一步步推算出最佳结果。
虽然这种思维效用极大,但本质上还是一种线性模式,我们都是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在特定的框架内思考问题。
一旦问题超越了我们所能理解范围,分析性思维就会束手无策。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弹性思维出手,来帮助我们跳出原有的框架。
20世纪80年代,市值一度高达5000亿美元的芯片霸主英特尔,曾经差点倒闭破产。
当时英特尔主业是做储存芯片,技术领先,市场占有率也不错,但日本芯片凭着物美价廉的优势,很快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
连续6个季度,英特尔均高额亏损,外界甚至做好了英特尔破产清盘的准备。
格鲁夫 |比尔·盖茨
1985年的一个晚上,英特尔总裁格鲁夫在办公室和董事长摩尔讨论如何带领公司走出困境,两个人想来想去,都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两个人抽着烟,沉默了许久,格鲁夫突然问了摩尔一个听起来很无厘头的问题:
“如果我们下了台,另选一名新总裁,你认为他会采取什么行动?”
摩尔犹豫了一下,回答说:“他会放弃存储器的生意。”
格鲁夫目不转睛地看着摩尔,一字一句地说:“那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动手做?”
就这样,格鲁夫和摩尔决定放弃公司做了近10年的储存芯片的业务,转战微处理器,最后拯救了公司,成就了今天的英特尔。
“
问题的难度并非因为我们不知道一些事情,而是我们太知道一些东西了,或者说我们认为自己知道,但其实这些所谓的认识是错误的。
——蒙洛迪诺《弹性》
”
3个建议,帮你培养更强的弹性思维
虽然“弹性思维”属于人类的本能,但如果不经过有意识地培养、利用,那么在需要的时候,我们往往会束手无策。
这就是很多人所困惑的:面对难题,我如何才能用创新的思维去解决?
在《弹性》一书中,蒙洛迪诺就总结了培养“弹性思维”的三条建议。
第一条建议是,无论你有多丰富的经验,有时候试着让自己当回新手。
乔布斯有一句名言:Stay Hungry ,Stay Foolish. 翻译过来就是“饥渴求知,虚怀若愚”,对待知识要保持饥渴,对待外界的事物,要像傻瓜一样,这样才能保持好奇。
蒙洛迪诺做法和乔布斯有着相似之处,他希望大家能尽可能地“当个新手”,当你处于一个新手的状态下,你就不会被固有思维所禁锢,思路更加开阔,最后反而能想出不一样的办法。
第二条建议是,学会让自己保持放松。
现在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方便,却也让我们忙碌了很多,工作时被海量的信息狂轰滥炸,休息时能够获得无限的娱乐。
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放空的时间越来越少,大脑里面不同想法的随机串联的机会也越来越少,自然不会有新鲜的想法和发现。
蒙洛迪诺指出:“放松的大脑会搜索新鲜的想法,忙碌的大脑会寻找最熟悉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往往是最无趣的。”
因此,蒙洛迪诺建议大家,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不要总逼着自己冥思苦想,试着把大脑抽离出来,哪怕只是每隔一小时停下来走到饮水机旁,也会对你有帮助。
第三条建议,适当地容忍拖延。
蒙洛迪诺指出,拖延和创新往往存在着显著相关性,因为推迟解决问题和做决策的时间,我们就能留出更多时间进行无意识思考。
他举了达芬奇的例子,他在创作《最后的晚餐》时,经常花上大半天时间发呆。付钱给他的牧师对此简直不能理解,希望他一刻都不要放下手中的画笔,但达芬奇其实只是在寻找灵感。
蒙洛迪诺说:“下次你望向窗外的时候,请记住你不是在偷懒,而是在给自己一个发散思维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对某些问题感到棘手,如何获得老板的赏识?如何拒绝别人的请求?毕业后回老家还是留在大城市?
我们总想通过理智的分析去推算出结果,但往往千算万算,最后还是算不出哪个最好。
并不是逻辑没有了用武之地,而是现代社会变化得太快,分析性思维只能帮助我们应付日常的工作,却会把我们困在固定的框架之内。
使用弹性思维,才能让自己跳脱出来,改变思考的方式,用突破传统的方法解决问题。
社会会奖励那些积极面对改变的人,也会惩罚那些固步自封的人。多掌握一种思维能力,也就意味着你在面对困境之时,多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
“
弹性思维可以产生新的、甚至疯狂的想法,有些想法可能没用,但有些会帮助我们找出创新性解决方案,满足当下生存的种种需求。
——蒙洛迪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