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乌非兹美术馆外观(资料图片)
1760-1840年间,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劳动力从“小作坊”走向生产更集中的“大工厂”,人们开始外出工作。
19 世纪早期,电话、电报、打字机和公共电力诞生、革新,让美国现代办公室发生了第一次变革。
1940年开始,易于造型、色彩丰富、价格低廉的化工合成材料越来越多的用于室内装修,VOC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也越来越普遍,对于密闭的办公房间,危害更大。
二战之后,欧洲开始流行一种更加随性的办公布局,人们可以走动、闲聊,用屏风和绿植来分隔私人空间,这种被称作“办公室景观”的设计蔚然成风。
1968年,设计师Robert Propst在“办公室景观”的基础上设计出了小隔间,因其充分展现出公司内部的职位、等级,有效体现了管控的意识,直到今天仍然占主流。一块块隔墙不仅限制了员工的身心自由,而且阻隔了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
1973年,前NASA工程师Jack Nilles提出,远程办公是解决城市扩张、交通拥堵和不可再生资源匮乏等问题的一种创新方法。此时的远程办公是指居家办公,今天的远程办公是指在办公室之外的空间中办公,这些空间包括住宅、咖啡厅、共享办公空间等。
数字时代的到来,网络、通讯信号的普遍覆盖,全球已超过30亿的网民,并没有让居家办公风靡全球。随着WIFI的普遍应用,星巴克和IWG(前身为REGUS)却在全球快速扩张,为什么呢?因为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和人待在一起,哪怕是陌生人。
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收购了星巴克的店铺、烘培工场和品牌,他认为星巴克的核心价值是“第三空间”,即星巴克咖啡店不仅是给客户提供喝咖啡的地方,更是给予精神上的享受和满足,让人们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乐趣,从而赢得客户的信赖。
1989年,比利时诞生了服务式办公运营商的鼻祖IWG。目前,其已经推出共享办公品牌SPACES,一些服务式办公空间到期后就关闭,请会员入驻新的共享办公空间。
2009年,共享办公的鼻祖Wework于美国纽约诞生,其提出的社区概念和社区活动模式是办公室功能的一次突破。
今天,Wework虽然陷入困境,但在诺依曼的疯狂推动下,共享办公模式已经蔚然成风。自由职业者、创新创业者、中小型企业、跨国公司,都已经认识到、体会到了共享办公的灵活性、经济性和社区价值。
选择共享办公不仅可以在物业筛选、装修和使用过程中省时、省力、省钱,而且还可以减少后勤工作人员。
目前,共享办公市场已进入瓶颈期,跟风和简单模仿难以为继,残酷的优胜劣汰使运营商们开始反思,共享办公的业态本质到底是什么?各种企业和机构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办公环境?
无论什么场景的办公室,其本质都是“人工作的地方”。
长期以来,这里的“人”是指老板,即办公室的选址、装修、功能配置等等都是由老板来决定,然后由老板指定一位信得过的人负责装修工程,最后往往是不专业的人去做一件很难做好又很难再有机会去做的事,可想而知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把办公室的选址、设计、装修和环境生态优化交给专业公司来做,享受拎包入驻的便利和轻松、舒适、健康的环境,将成为趋势。
当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年龄、不同行业、职业对办公环境的要求和偏好不尽相同,传统办公需要不断优化室内环境,但仍会长期存在。
对于共享办公而言,“人”是指选择每一个工位的每一位自由职业者、每一位创新创业者,中小企业的老板也会和自己的合伙人、员工共同进行办公空间和房间、工位的选择,选择共享办公空间的大型跨国公司也取消了老板间,只要独立的会议室和电话亭。
此处的“人”几乎是指每一位会员。他们不仅拥有选择空间的权力,而且可以选择坐在哪间办公室,或者从办公室出来坐在共享工位或休闲区,可以选择坐着或站着。
对人而言,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健康!
高档的办公室应该是有益于人身心健康的室内环境,而不仅仅是高档奢华的装修。形色之美是必需的,但要以人的身心健康为基础。
如何才能打造出对人的身心健康有益的室内环境呢?有些共享办公企业已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例如,室内环境中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空气中的粉尘、微生物、富氧量、湿度都与植物相关。
通过在室内建植适宜的植物群落,并定制生态产品和生态设备来打造生态优化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电离辐射,吸纳粉尘、微生物,降解有机污染物,释放被誉为“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净化空气并调节温度和湿度。
同时,自然光也必不可少,不仅植物需要,也是人所必需的。阳光不仅使人体形成维生素D、钙质等,更重要的是使人精神开朗,避免抑郁症,降低痴呆症风险,还可以调控生物钟、增强免疫系统、消毒灭菌。
为了从源头解决VOC污染问题,所有装修、装饰材料和家具都要选用绿色环保认证产品。
共享办公空间一定是“工作的地方”。
虽然需要兼顾会员的生活需求,配置咖啡机、茶饮、鲜果汁等健康饮品,配置坚果、果干等健康食品,配置乒乓球、桌式足球等休闲设施。
但是,共享办公空间一定不是健身房、娱乐场,也一定不是咖啡馆、酒吧,绝不能把共享办公空间搞成最不像办公室的地方,哗众取宠的做法难以持续。
眼下各种各样的共享办公形态还只是雏形,需要运营商根据市场和客户的需求,发挥各自优势来不断优化和升级。
但是,始终要紧紧围绕“人工作的地方”这一业态本质来设计、装修和配置功能。否则,舍本逐末,将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