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党委书记、总经理刘瑜晓先生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光大信用卡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所作出的努力。
EMBA名人访谈
和谐发展 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金融时报》记者:近年来,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几乎每个企业都在文化建设方面投入颇多。请问您是如何理解企业文化的?光大信用卡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刘瑜晓:“阳光下的和谐”是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主体品牌。这个品牌的核心就是让文化成为和谐的源泉,营造阳光氛围,提升员工价值,积极构建“阳光下的和谐”的企业文化。
多年来,信用卡中心坚持打造优秀企业文化,通过一本书——《弟子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一首歌——《感恩的心》传颂优秀道德品质,一段历史——“红色经典”传述革命新风正气,构建了多层次、多样化、系统性的学习氛围。信用卡中心全员学习《弟子规》,让员工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充分认识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力量。信用卡中心的每位员工都会唱《感恩的心》,心怀感恩,是信用卡人长期践行的理念。开展重走长征路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将长征路所传承的“坚守信念、不畏艰难”的精神扎根在员工心中,让员工更加理解信用卡中心“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的理念。
信用卡中心每年组织多次“员工家属参观日”活动,由员工所在部门负责人亲自带领家人参观、感受工作环境,增强家人间的理解和支持,将家庭之爱延展到企业。每年“两节”期间,开展由上至下的“送温暖”活动,逐级向下进行家访慰问,将企业之爱延展到家庭。通过“送温暖”活动切实了解到有困难的员工十余名,每年“阳光关爱基金”开展捐款近五万元。
共享发展 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金融时报》记者:说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每家企业都有不同的理解。请问您是如何理解社会责任的?光大信用卡中心是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的?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可以同我们分享?
刘瑜晓:社会责任是商业银行始终应当坚持的理念,努力践行企业社会责任,一直以来都是信用卡中心在发展道路上着力强调并重点实施的战略目标之一。
首先,信用卡中心不断推出信用卡创新产品,向着“对接国家战略规划,加强重点领域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积极支持精准扶贫,大力发展普惠金融”的方向迈进。自2011年起,信用卡中心举办的“光大梦想*爱心启航——全国青少年才艺展评”母亲水窖公益活动,至今已成功举办了7届。2012年推出“您消费一次,我捐一分爱心”,持卡人使用光大银行信用卡的每一笔线下可记积分交易都会为母亲水窖捐赠一分钱,2017年捐款金额预计将超过300万元。信用卡中心联合北京环境交易所联合推出了创新环保型金融产品——绿色零碳信用卡,以信用卡为载体,凝聚全体客户的力量,贡献环保事业。信用卡中心还针对残障人士推出了专属信用卡——无障碍信用卡。使残障人士也能平等地享受快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精益求精 创新企业管理
《金融时报》记者:对企业来说,管理非常重要。您作为一家全国性的商业银行的负责人之一,在信用卡业务方面做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绩?
刘瑜晓:我们常说“和合共生,守正出新”,合作才能体现价值、创造价值,合作已经成为信用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光大信用卡以多维度服务客户作为合作目的,通过开展包括线上与线下、银行与场景、银行与技术等覆盖全产业链、全场景、全领域的对象开放合作,真正让信用卡获客、促销、经营、管理等都能通过合作达到共同经营、共享成果的目的。
另外,现在的信用卡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对时效、体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服务水平直接关系到业务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信用卡中心通过多项措施全面提升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金融科技的创新,互联化的纵深发展,银行已经可以从被动接受向主动创新转化,利用交互场景搭建起智慧服务平台,拓宽客户服务的界限,让客户真正拥有如影随形、无所不在的服务体验。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当今的信用卡产业逐步向精细化、集约化转型,企业只有精耕细作才能保证基业稳固、长青不倒。信用卡中心把精细管理全面渗透到组织、能力、系统、机制、信息、服务、成本等各个环节,查漏补缺,久久为功,才能保证基础工作的稳健性、有效性、协同性和一致性,同时,利用大数据对业务各环节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信用卡中心在集团及总行的领导下,通过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近年来获得了社会各类奖项近200个。仅2017年就荣获由中国银行业协会颁发的“银行卡行业优秀成员单位奖”、由中国公益节组委会颁发的 “2016年度责任品牌奖”、2017中国金融创新奖“十佳金融产品创新奖”(零售业务)等20多个奖项。
瞬息万变的时代,高速发展的经济,对于信用卡产业是挑战更是机遇。“思远方益远,谋定而后动”,面对经济增长的新常态,消费升级转型的新机遇,技术更新迭代的新背景,信用卡中心将继续开拓创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努力塑造行业一流的信用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