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互联网的红利逐渐消失,许多企业将业务发展的重点逐步由C端向B端转移,借助数字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加速向传统产业渗透,产业互联的时代正在到来。在这个时代,各类企业都面临着一场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当数据信息实现从消费端到供给端的高效流通,数字产业与传统产业相互协同带动,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于8月27日到30日率先推出以产业互联和数字化转型为主题的EMBA行业课程 《产业互联网行业分析》,光华教授与来自微软、云集、来也科技、微众银行的资深高管和专家共同授课。
数字经济及产业发展中的数字与连接
杨学山
曾任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国务院信息办副主任、工信部副部长
杨学山老师在信息化和信息技术领域从业30余年,调研过各行各业众多企业,对当前的数字经济和产业互联网有着全局和深刻的认识。在课堂上,他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数字经济的由来与发展,当前数字经济的特征和规律,以及不同行业中的数字化与产业连接。在谈到产业互联网的格局时,他认为“垄断并不总是坏事,这是国家根据发展和利益做出的制度安排;IT巨头都是靠垄断起家,但工业互联网不会有垄断巨头,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不是“互联网+”,互联网的规律基本是不适应工业互联网。”
数字化与传统行业产业链的重塑
韦青
微软(中国)首席技术官
在亚洲电子信息产业具有丰富业务和管理经验的微软(中国)CTO韦青先生,基于微软的经验,从多重视角介绍了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以及更广泛意义上转型的方法,并讲解了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他认为,企业应当从思维观念上提升对转型、改革的意识,下达指令要精准。韦青先生授课风趣,又不失理性和精确,通过分析和讨论微软转型的十大体会,他指出转型不仅仅与技术有关,也有企业文化、战略战术等重要因素在起作用,“变化是装不出来的”,“战略要有高度,战术要贴近人心” 。在数字化转型中,最难的是思想,企业自上而下都需要接受未知和挑战,在这个复杂的时代,重要的是不断的学习,用复杂系统里面的混沌、突变等理论找到自己的方向。
社交驱动的全链路管理
雷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学系助理教授
博士生导师
郝焕
云集联合创始人兼CTO
雷莹教授在波士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她研究的重点之一就是平台经济及市场机制设计,相关的行业主要包括各类型平台如电商平台、社交平台等。在课上雷莹教授首先介绍了云集的业务和什么是社交电商,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对云集商业模式的分析。她认为在社交驱动下,云集从供应到市场各环节都发生了变化。云集的模式与传统电商不同,传统电商是S2C或B2C模式,而云集是S2B2C模式,在平台上一部分C变成了“小B”。云集以平台的方式,为个体商家提供了选品、仓储、物流、客服、退换货等To B的服务,将平台和个体的相对优势相结合,实现了降本增效,体现了产业互联的优势。关于如何挖掘这些合适的“小B”,雷老师也指出单凭朋友的个数做判断是不够的:“关键是要区分社交网络的中心节点之间的差异,以及哪些类型的中心节点与平台的商业模式更匹配”。
之后,云集联合创始人兼CTO郝焕先生在线加入课堂,为大家分享了云集创业过程的思考,对用户的理解,及云集的模式和理念。他认为:“分享具备价值,这个价值我们可以变为变现的工具”,而且“在中国人的内心里面,做生意的小目标是成立的,而且随着工具越来越易用,生意场景越来越适合个人参与,个体的生意觉醒是在逐步增强的”,而云集希望能让参与者的生意变得极致简单。
产业互联AI商业新模式
肖婷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组织与战略管理系助理教授
博士生导师
除管理学之外,肖婷教授还有很强的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和应用数学等)背景,研究方向覆盖了科技创新、产业业态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肖婷教授从商业模式及其创新开始讲起,依次介绍了产业互联AI时代的产业模式、增长模型和典型技术特点,并从这一整体图景出发,随后聚焦好未来的商业模式和业务特点,全面、系统地展示了教育产业的产业生态和互联构建过程。
肖婷教授指出:好未来一方面借助AI和大数据推动的产业互联网设计更为体系化的教育方案;另一方面,依托这些新兴科技,帮助教学老师把精力更多放在了解学生、做情感驱动、提高教学质量上,充分体现了产业互联模式和相关新技术对教育产业的助力。另外,她还特别提示同学们:“伟大的企业是那些能够利用这个时代并且服务于这个时代的”。
AI时代的业务流程自动化
邱凌云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副教授
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
汪冠春
来也科技董事长兼CEO
邱凌云教授近年来一直关注电子商务、人机交互设计与决策支持系统及企业信息化战略等领域。课堂上,他聚焦于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在转型中的应用,认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自动化不仅用于生产领域,还可以用于改进办公室工作中的业务流程。RPA+AI具有落地快、成本低、见效明显等特点,有明显的商业应用价值。通过对RPA应用案例的介绍,邱老师帮助同学们了解了该技术的特点和主要应用场景,他还从麦当劳与星巴克的区别、飞行员与空乘的区别、银行柜员的工作职责等内容出发讨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对于工作岗位的影响,并将利用自动化技术来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高度凝练的归纳为:RPA替代、AI替代或增强以及AI增强三种方式。最后,邱老师幽默地总结到:“不久之后,这个世界会有两种人:会用“机器人”的和不会用的……”。
课程后半部分,来也科技的董事长兼CEO、普林斯顿博士、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老兵”汪冠春先生为大家进一步介绍了AI和RPA技术及相关应用方法。他形象地解释到:“AI赋予机器人头脑,RPA赋予机器人执行力,RPA+AI可以实现高价值、高复杂度的智能自动化。”之后,汪冠春先生一步步讲解了RPA卓越中心的建设方法论,总结了使用RPA的业务场景,项目管理、架构及推进方式等,并且用企业财务领域、社保领域的几个应用案例为学员们做了具体的示范与说明。
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和管理
翁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应用经济学系教授
陈天健
微众银行AI部门副总经理
在“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和管理”课堂上,曾获得厉以宁科研奖等众多奖项的翁翕教授为学员们带来了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和管理的内容。 翁翕教授首先讲到:“产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最底层也是最核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数据治理问题”。而数据治理则包括数据资产、数据要素市场和数据安全保护这几个方面。他逐一对这几方面作了阐释和讲解,并探讨了数据的多用途价值挖掘和数据的安全保护之间的矛盾。随后,他重点介绍和分析了微众揽月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以及帕金森病辅助诊断和干预系统这两个案例,进一步说明如何基于联邦学习这种人工智能技术来兼顾数据资产价值挖掘和数据安全保护。对于未来,翁翕教授展望:“如果能找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数据要素市场将是一片蓝海”。
接下来,微众银行AI部门副总经理,主管机器学习平台的技术研发和商业化的陈天健先生,承接翁老师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讲解。他先是给大家介绍了了微众银行和业务及数字化银行的发展;然后对联邦学习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结合具体案例,再次阐明了联邦学习技术对于建立合规安全的大数据合作生态所发挥的重要价值。在和同学互动的过程中,他强调:“数据必须站在企业战略的角度去看待,关键是战略思考和意识……积累数据必须与业务结合在一起,然后解决如何利用数据的问题。”
产业互联网建设方法论:案例分享
董小英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副教授
中国信息经济协会副理事长
信息产业部中国信息通讯委员会委员
“产业互联网建设方法论”课程内容集中在产业互联网建设和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与策略。光华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的董小英教授深耕研究信息化近40年,有丰富的经验和积累,她用建筑业广联达、制造业美的、金融业平安的案例,重点分析了产业互联网建设的战略构建、建设路径、机制创新和关键要素这四个方面。在和同学们讨论分析过程中,她还基于对华为十多年的深度研究,探讨了华为核心能力,特别是管理能力构建的战略意义,并分析了管理能力构建与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对于要做产业互联网的企业,董教授建议:“大家必须跳到云端,俯视整个产业,不能只看自己企业,要关注这个领域中的所有利益相关者,要有高情商,而且要有为他人做嫁衣裳的情怀;”在课程最后,董教授还不忘提醒和鼓励学员,“信息化是基础,沿着价值链,像铺铁轨那样一段一段的铺,要有耐心,全线打通,要有战略耐心。深耕自己的领域,保持战略定力,目标坚定,眼光如炬,一步一个脚印,做出精品,建设伟大的企业。”
数字化转型及产业互联:微软的实践
赵质忠
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转型官
自现任CEO萨提亚接任以来,微软内部进行了组织文化的全面调整,这些举措正在让微软重新变得极具活力和创造力。“数字化转型及产业互联:微软的实践”课程围绕着微软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特别是组织方面的经验展开。
微软大中华区首席转型官赵质忠先生在课堂上指出,总结微软数字化转型经验,涉及五个方面:使命与目的、文化转型、创新策略和线路、运营与商业模式及技术赋能。他一直坚持的观点是:数字化转型重在转型,数字化是工具,最重要的是文化的改变。即“数字化转型,一定是文化先行”。 而且因为我们身处一个颠覆和被颠覆的时代,不再有无所不知的专家或超人,所以微软强调文化的转变,不能再靠“个人英雄”走天下,而是多元包容,无所不学。赵先生随后重点分享和阐释了微软的“ADKAR”文化转型模型,即通过理解(Awareness)、向往(Desire)、知识(Knowledge)、能力(Ability)、强化(Reinforcement)这五个维度,让各级主管发挥影响力,赋能转型过程。
课程总结
翟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副教授
高层管理教育中心(EMBA & ExEd)执行主任
翟昕教授对四天的课程进行了总结。针对数字化转型的问题,翟昕教授强调:“每个企业在思考要不要转型,如何转型的时候,都要看明白产业,想明白自己”。翟昕教授提出了四象限的简要思考框架,框架的横轴是产品或服务的标准化/定制化,而纵轴是数字化程度。翟昕教授指出,每个企业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找到自己所在的象限,也就是回答了“我在哪”这个问题。总体上说,转型的基本方向应该是走向“高数字化和高定制化”,打通上下游的数字连接,以便能够更快更精准的识别价值、创造价值。
四天的课程干货满满,获得了同学们的一致认可和好评。线上线下共汇集了近150名学生,他们表示这个课程“及时把握住了这个时代的商业前沿”,“打开了对产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AI应用的认知”,“本次课程中大量案例结合理论,有助于思考自己企业的走向,非常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