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MBA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上财EMBA教授观点:数据挖掘催生金融增值服务,科技助力消费升级

   2021-12-17 1690
导读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市场学会2017年年会暨学会研讨会上,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市场学会会长陈信康则对记者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定制是最符合顾客导向的营销基本理念,而科技手段的发展则为定制消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市市场学会2017年年会暨学会研讨会上,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教授、上海市市场学会会长陈信康则对记者表示,从理论上来说,定制是最符合顾客导向的营销基本理念,而科技手段的发展则为定制消费提供了条件。银联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市市场学会副会长张野表示,“刷脸”支付、解锁等技术,日益成熟和普及。对支付企业来说,对数据的挖掘和应用变得更加重要。


成立于1987年的上海市市场学会是经上海市民政局批准的、国内最早成立的市场营销领域社会团体,目前拥有会员单位270多家。




1 数据挖掘日益重要


互联网时代,免费与盈利之间的关系就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而作为免费与盈利之间的桥梁,增值服务自然而然地成为新的增长点。所谓增值服务,就是提供产品本身以外的服务给顾客,使得产品的价值增加,其本质也是一种差异化服务。


对于这一点,张野感触颇深。近年来,第三方支付向各行各业的渗透加强,倒逼传统金融革新;与此同时,伴随着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类风险事件不断涌现,监管力量也在加强,促使整个行业从野蛮生长到规范发展。


张野认为,对支付企业来说,对数据的挖掘和应用既是“水到渠成”之为,也在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方面变得日益重要,通过合规合法聚合客户信息和交易信息,衍生出诸如互联网营销、征信、金融服务等增值服务将成为盈利突破口。


张野判断,现在热议的“刷脸”支付、解锁等技术,将日益成熟和普及。智能手机成就了移动支付发展,在不远的未来,支付将与保险、信贷、证券等其他金融业务深度融合,开启业务新体系、新格局和新模式。


张野表示,移动支付实现了中国金融业在全球的弯道超车并正在改变世界格局,中国以77%的移动支付普及率全球领先。支付介质向移动化、生物识别发展;受理终端向智能化、去终端化发展;受理方式从纸质票据签单,到塑料卡压卡,到磁条卡刷卡,到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再到移动支付;受理终端由压卡设备、拨号固定POS、公网移动POS到MPOS、自助终端,再到智能POS;支付介质从卡基到移动设备到穿戴设备,直至走向生物识别。


短短数年,技术革新带来的爆发式增长远远超人预料。截至2016年,全国联网商户达2067万户,联网POS 2454万台。单单从银联商务这家提供综合支付服务的标杆性企业的市场增速来看,突破100万台用了5年,突破200万台用了22个月,突破300万台用了16个月,突破400万台用了12个月,突破500万台、600万台、700万台……900万台均用了不到1年。


2 科技助力消费升级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过半,消费对于GDP的贡献率达到65%。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从一季度至今,在投资同比增速下滑的情况下,GDP却继续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这说明居民消费升级正取代投资,成为驱动GDP的主要动力。


“企业必须准确把握住消费者的消费变化特征和趋势,满足消费升级的要求。”陈信康表示。


他表示,从消费形式看,消费升级正从大众化向定制化转变。如今,消费形式越来越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个性化的最高形式就是定制消费。此时价格已经不再是决定消费者选择的主要因素。


“理论上来说,定制是最符合顾客导向的营销基本理念,而科技手段的发展则为定制消费提供了条件。”陈信康对记者表示。


从消费观念来看,消费升级从独享到共享转变。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雨伞到旅行时共享居住空间、共居养老等,都表现出共享消费的强劲生命力。


移动网络技术降低了搜索和交易成本,加上逐渐完善的诚信评价系统,为共享经济的爆发奠定了基础。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市场营销系助理教授田林研究认为,高成本产品的共享将显著提高社会福利、消费者剩余以及企业的利润;低成本则不然。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项调查显示,旅行房屋租赁网站Airbnb上的房源数量每增加1%,传统旅馆的营业收入就会降低0.05%,其中对中低端旅馆的影响更大,达到1%。因而共享经济将释放高成本产品的需求,推动产品质量提升和产业升级。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ineseemba.cn/news/show.php?itemid=1300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金秋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6041510号-4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