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的课程让我对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伦理有了初步的认识,根据授课内容,结合自己的职业特点及自己的偏好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社会责任与伦理问题的导入
薛教授认为:企业仅仅是为了赚钱在现在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已经是不够的了。听了这样的观点,自然也就明白了讲社会责任与商业伦理的意义所在了。与“强起来”的国家形象相适应的企业责任与伦理形象也是相得益彰的,国家“站起来”主要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富起来”就要兼顾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但要想真正的“强起来”除此之外还要强调社会利益。从企业的角度来讲,企业对股东、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竞争者、对社区、对环境、对社会等等,都不能缺乏责任和伦理理念,否则企业也将面临毁灭。作为一名执业律师深深地明白这样的道理,国家在对律师的立法中,关于律师应当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其立法精神也进行了体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第二条及《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第四条规定:“律师应当忠于职守,维护国家法律,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因此法律赋予律师的职责,是接受聘请或委托,用自己专业的法律知识,尽力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律师在中国当代社会是一种备受关注、影响广泛的职业,律师的执业活动与国家的社会、经济、文化、人们的日常活动紧密联系,并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改革与经济格局的改变,人们思想也产生了巨大变化,各类新型矛盾纠纷相继出现,律师作为人民权益的维护者,承担起其在矛盾纠纷中的社会责任毋庸置疑。所以企业的社会责任承担与法律的恪守也是不可分的,根据卡罗尔的企业社会责任四要素理论就能得以充分的体现,他认为企业的所有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慈善责任,即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在守法的前提下赚钱,且在行事合乎伦理的前提下成为好的企业公民。
二、道德、伦理、法律
上课期间最有意思的互动当属给道德、伦理、法律分别定义,并阐述三者之间的区别和特征,当时好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记得还在读大学的时候,《法理学》老师就让我们阐述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想想当时的答案也真是有些稚嫩,其实作为法律人总结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道德是最高层次的法律,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但是关于“伦理”则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概念,只简单的记得老师说“伦理学是提升价值观的学科”但到底是什么?依然是问号。面对同学们的困惑,薛老师用最通俗易懂的三个词来概括了法律、道德、伦理的关系,那就是“过去、现在、未来”即“昨天、今天、明天”老师还一再强调这个归纳在全国他是原创。为证明其归纳总结的正确,其分别概括三者的特征,道德是指在一定文化界域内占实际支配地位的现实存在;伦理是对一定文化界域内的道德规范的批判性理论,其着眼于一种自我承担义务的行为,是对法律滞后性的补充;法律是靠外部强制性来调节内部的可能性冲突。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从法律的角度上为老师证明。2017年10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中关于民法基本原则之一公序良俗原则的规定,即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和第十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的规定,有俩个条文强调了“不得违背公序良俗”,那么什么又是民法意义的“公序良俗”呢?法律解释方法为公序,指公共秩序,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秩序;良俗,指善良风俗,是指国家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所必需的一般道德。民法之所以需要规定公序良俗原则,是因为立法当时不可能预见一切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益和道德秩序的行为而做出详尽的禁止性规定,故设立公序良俗原则,以弥补禁止性规定之不足。也是对法律的滞后性的一种兜底的规定。由此可见,严格从民法理论上讲,薛教授的归纳总结也是完全合理的。
三、企业讲社会责任与伦理的目的与原因
首先明确企业要讲社会责任与伦理的目的:降低企业犯伦理错误的可能性;树立企业形象。重点讲了原因,其中从微观和宏观上分析了企业不讲伦理的利害关系,微观原因:利益论;宏观原因:期望与惩罚论。
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薛老师的伦理偏好论,在这方面的讲解薛教授举了大量实例,其中内蒙古一家企业关于污水处理厂的例子,告诉我们:做好准备就能规避政府强制和法律强制。体会最深的当属薛教授的关于伦理投资及伦理消费的总结:消费者在消费服务和产品的过程中不仅享受服务和产品本身得到满足,还要从其他方面(如:研发、制作过程、销售等方面)得到满足,简单一句话就是:从生活当中消费的某一个产品而得到的快乐属于伦理消费。关于伦理投资,薛教授则通过“麦当劳又去哪了?”、“汇源果汁”、“农夫山泉,每购一瓶就向灾区捐赠一分钱”等实例来予以讲解。
四、企业从哪个方面讲伦理
主要从企业成长的视角,讲解企业从哪几方面开展伦理经营活动。内部成长主要靠管理来推动;外部成长主要通过并购、联盟方式推动的。并强调任何企业的成长都受到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要适应环境。首先管理伦理,强调了泰勒科学管理理论遵循的是追求劳资双方利益和谐一致的伦理。泰勒的管理理论是伦理的,其主张衡量一个企业好坏的标准是:“员工高工资,企业低成本”、强调“员工一定要干适合自己身体和精神的工作”,他是首个提出注重员工精神健康的人。
结论:追求和谐是企业管理的基本伦理原则,这一准则贯穿管理始终,只不过在和谐的这一基本伦理准则的指导下,公司在不同时期、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伦理标准而已。任何一种管理理论都必须建筑在伦理基础上,只有符合伦理的管理伦理,才能长久和持续,即:伦理是管理理论的应有之意。其次是成长伦理,主要指外部成长,包括并购、联盟等。强调企业在并购中的伦理问题,在企业并购的过程中充分的尽责调查十分关键的,可以说决定并购的成败,还有公司章程的重要性,同时以阿里巴巴为例,其公司章程中同股不同权,及其他限制性条款的约定,从而使公司能够稳定发展属这方面的成功案例。
作为执业律师,我在执业的过程中办理多起公司注册、股权转让、变更等案件,的确体会到了股权收购中尽职调查的重要性,严谨、详尽、全面等每一项调查都要有相应的证据予以佐证,否则便不会出具结论,尽职调查完毕后便涉及公司章程的约定,其复杂程度更是了得,股权设计、公司结构设计等,每一处都要体现公平、合法、最重要的是充分体现伦理。在接下来老师又讲到了制度伦理、社会伦理、环境伦理、员工伦理。我最感兴趣的当属可以找到直接法律依据的“环境伦理”。工业革命既是创造财富,提高幸福的过程,也是破坏的过程,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森林破坏、淡水短缺、水质污染、空气恶化、能源危机、健康问题等。虽然早有《环境保护法》的规定,但保护意识并不是很有利,这也可能是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将环境保护原则单独作为一项民法原则来规定的原因吧,其中第九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时刻牢记:这个大环境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园。
五、企业怎样实现社会责任与伦理经营
企业家们要做到1、构筑战略伦理,形成互动机制。2、构筑企业可持续性发展战略、3、重构行为伦理。4、社会伦理、企业伦理与个人伦理提升与联动。
作为社会的一个个体,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控制欲望,顺其自然而不强求,“夫惟弗居,是以下去”可能就是这个道理;看开名利,宠辱不惊,得意之时,平常心待之,受辱之时,不怒不争;对事对人,恪守诚信,此习惯为成功必备要求;无论做人还是做企业都要扮演好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为社会树立积极榜样,规范自己的行为,遵守商业道德。我想做到如上诸点,便是承担了社会责任和商业伦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