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表现形态就是电车、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的交相呼应。”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李治国副教授认为,“科创时代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两大保障:绿色金融、绿色管理。”
但是,他同样指出,无论前景如何美好,只有对特定问题拿出最佳方案的企业才能盈利,还没有哪个产业能够重要到,只要参与其中就可以建立卓越的企业。
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已来,产业范式正在全面革新,要迎接一个绿色的未来,要做的还有很多。
李治国
复旦管院应用经济学系副教授
复旦大学EMBA项目授课老师
研究方向:产业变革、企业转型、金融政策
01
每50年进入一个新世界
劳动力、资本与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股动力。当国家向前发展时,这三个因素会彼此互动的同时,轮流发挥关键作用。
经济发展的递进有四个阶段: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创新驱动以及财富驱动。一个国家经济刚启动的时候只能靠资源禀赋,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表现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阶段难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诸多发展中国家都处于这个阶段。
到第二个阶段,经济发展依赖于资本投入,政府与企业拥有积极的投资意愿和能力。这个阶段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表现为资本密集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房地产高速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投资效率会出现反转。
做一个简单宏观层面的测算:2007年之前,我们创造1块钱GDP需要3-4块钱的投资,现在如果按照传统模式,可能翻倍甚至更多,这就是为什么大众会有一种“做什么都很难赚钱”的感觉。同时,这也意味着经济发展到了走向第三个阶段的时候,也就是创新驱动阶段。
中国经济正在从投资驱动走向创新驱动,而这个转型注定是剧烈的,因为和过去完全不一样。我们所需要的是拥有创新动力的经济发展环境,市场必须以创新和企业家精神为中心。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表现为技术先进的高端制造业和影响力越来越强的高水平服务业。
过去两百多年来,人类跨越经济长周期的根本动力是一轮又一轮的科技革命和创新驱动。每个世界经济长周期总时长约在45-60年,会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并伴随标志性的技术创新。也就是说,每隔差不多五十年,我们注定会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会带来新的引领的产业出现。
02
科技革命新范式:电车+新能源+人工智能
“交通-能源-通信”形成了科技进步的基本范式。每一轮科技革命与创新驱动,都表现为交通方式、能源系统与通信技术的重大变革。
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新的交通方式是电车,新的能源系统是光伏、风电等新能源,而新的通信技术则以人工智能为引领。从某种意义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表现形态就是电车、新能源和人工智能的交相呼应。
人工智能可以让专业人士变得更有效率,甚至更专业,但人工智能绝对不会让每个人自动成为专业人士,这是最大的区别。
建构一个新的物理世界,有能力实现“从无到有”的人工智能现在还有很远距离,但人工智能可以成为非常有力的助手,甚至让专业人士和一般人拉开更远的差距。人工智能对每个企业都非常重要,但它只能帮助企业进一步强化已经存在的竞争优势,难以帮助企业打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人工智能正在推动诸多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这将带来万亿量级的传统产业升级;同时,人工智能正在不断创造出更多新的市场需求,这又将涌现出万亿量级的新产业;而从文字创作、图像生成到专业设计、智能驾驶等领域,人工智能也正在不断塑造新型应用场景。
大语言模型能帮助我们不断优化生产和运营效率,乃至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改善服务能力,但从商业角度来讲,它仍是个“成本中心”。人工智能之所以要与能源结合,正因为成本将决定人工智能的未来,所以电力或许将成为影响算力的掣肘。
到2027年,全球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用电量将和荷兰、瑞典等国的全国用电量相当。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走向“峰值”,能源产业与能源体系也将迎来新的巨变。
在人工智能和新能源交相呼应的时候,人工智能需要新能源的支持。从新型电力系统来看,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正在大踏步走向现实。截至2024年6月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6.5亿千瓦,约占总装机的53.8%;风电与光伏累计装机超过11.8亿千瓦,超过煤电装机。提前完成“风电与光伏装机占比在2030年达到50%,2060年达到近80%”。风电与光伏发电正在成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力电源。
但我们也需要看到,高比例的新能源电力系统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
首先是风电光伏的三个特征: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决定了其只能作为电量的补充,无法作为可靠电源参与电力平衡。第二,大量电子电力并网,带来的频率稳定、电压稳定问题,会威胁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第三,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严重不足,缺乏灵活调节电源,会直接影响新能源的进一步的消纳和发展。
光伏行业的发展正处于巨大压力之下,储能已经成为了行业新风口,而光热发电,甚至生物质发电,可以作为风光电的有效互补,正在成为新的热门发展方向。
03
AI助力能源体系全方位转型
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能源体系转型。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提高智能电网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实现电力负荷的精准预测与调度优化,对各区域、企业、用户的用电量、用电习惯、季节性变化等因素进行智能化分析,从而更精准地安排发电计划和能源分配。
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电力市场的智能化监管与交易。
对电力市场交易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智能化分析,从海量数据中挖掘规律,识别异常模式,保障公平竞争和稳定运行;通过智能算法优化交易撮合机制,保障较低的电力交易成本。
在新能源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解决新能源供电的消纳难题。
有效提升风力、光照在近距离、短时间上精准预测,进而化解风电光伏的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难题。同时,可以更有效地预测和管理新能源生产,优化新能源分配效率,并间接推动储能技术提升,通过提升储能利用的有效性和频次来降低储能成本。
另外,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行能效管理和节能减排。
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和人工智能大模型分析,实时监测产业、企业、工厂层面的能源消耗,识别能源浪费和低效能源利用问题;对建筑物进行用电模式、用电设备的智能化调控,为快速广泛构建微型电网提供极大帮助,进而化解新型电力系统的惯性弱化并推进智慧能源系统建设。
04
“绿色金融+绿色管理”护航绿色科创
《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提出了化石能源消费减量替代行动与非化石能源消费提升行动,同时开展八大领域的节能降碳行动,包括:钢铁行业、石化化工行业、有色金属行业、建材行业、建筑节能、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用能产品设备。
我们认为相关政策将利于高耗能行业系统优化和用能设备更新改造,并且,对光伏等新能源行业的针对性政策利于行业供需格局改善和产能出清。
2021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约52.4亿吨标准煤。国家能源局《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2022年非化石能源消费从16.6%提高到17.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重达到12.2%左右。
要实现双碳目标,完成能源转型,不仅要全面协调供给端、输配端、应用端,完成能源转型从供给端经过输配端到应用端的产业闭合,也需要各行业在转型的过程中配合节能降耗,实现平稳过渡。唯有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才能统筹全局实现绿色发展。
在科技浪潮下,基本范式革新对应着绿色产业的崛起,将绿色化产业和产业绿色化结合在一起。在新的通信技术与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生态环境产业、绿色交通产业、绿色建筑产业等。
尤其重要的是,科创时代的绿色发展离不开两大保障:绿色金融、绿色管理。无论前景如何美好,只有对特定问题拿出最佳方案的企业才能盈利,还没有哪个产业能够重要到,只要参与其中就可以建立卓越的企业。
任何有长期价值的公司,必须找到利基市场,并且从占有小市场起步。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变革趋势,每个企业成长也有一定的内在规律。只有洞察产业变革趋势,理解企业成长规律,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