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MBA网讯:2018年比较微妙,做好防守、储备现金、多读书(形成工具)和知识社交可能比较重要。因为产业变革和金融周期会带来人力资本重组、资源重组、组织重构,这是个选赛道的时刻。
北大汇丰EMBA14班 金晶
全球面临的悖论是:1、2016年开始的全球经济复苏还在中早期,还没有出现“全球需求过剩”的迹象,伦敦房价已经创了新高;2、这次复苏很大程度源于石油反弹、半导体复苏、欧洲内需增长和新兴市场产业增长,缺乏新技术革命的产能运用,从长周期讲,不管是康波还是熊彼特的“毁灭式创新”长周期,反而都接近底部;3、区块链为代表的虚拟泡沫在加大;美元回流和制造业回流可能造成影响;全球资产仍存在泡沫。
中国面临的悖论是:1、政治上长期确定性增加,但会否出现市场活力下降和资本流出?有待观察;2、地产和政府投资周期基本结束,投资、需求下行都未见底,消费升级和降级并存,最大的危险来源于不专业的金融去杠杆,不敢保证不出现明斯基时刻;3、和全球一样,缺乏新技术应用带来的普惠式增长,期待5G、新能源车、VR普及,芯片产业突破;4、制度的改革红利仍有,期待简政改革、金融开放和文化松绑,“新威权主义”+“市场化改革加速”需尝试;5、一带一路受制于人民币国际化,短期对国内受益有限。
混沌期值得看的几类书:专业书、中国政治、经济金融史、新技术周期、投资理念、管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
1.《中国的真实经验——八次危机》
作者温铁军。他认为新中国以来不同时期经历了八次经济社会危机,无论政策调整还是改革,都不过是应对危机的产物。在看到成效的同时,也应看到代价的承担者。乡土社会是中国八次危机软着陆的基础条件(危机最终向农村转移,因为农村承担的成本低);中国属于超稳定的金字塔型结构,庞大的基础是60%、70%的有地农民。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1)对于历次危机的前后背景逻辑清楚,之后的解决过程(改革、产业变化)和带来的影响也着墨较多。现在的金融乱象和93年有相似之处,可以参考之后的措施和影响。2)可以把书里对农村土地制度的思考和现在的城镇化、土地流转政策作比较,关系到政策尺寸可能带来的机遇。不足的地方在于:对“乡土社会”的思考有一定局限,对于新经济产业带来的城乡关系思考不足,“二元”分析也有不足,可参考补充李克强的硕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
2.《渐行渐近的金融周期》
作者彭文生。作者的思想比较综合,背景论述和理论支持力求全面,这本书看起来比较费力。但是他对金融周期的关键点确定在房地产和债务上,抓得很准,是对目前金融周期调控思考全面的一本书。吴晓灵女士写的序只有八页,但极为精彩,讲了金融监管、货币调控、数字货币三个命题,一针见血,是我近年看到最精彩和精炼的经济文章之一。
3.《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
作者艾伦.加特。这本书94年出版,99年引入国内,是99年《金融现代化法案》“大混业时代”以前的回顾,极为精彩。现在中国金融业已经形成实质上的混业经营,不易倒退回分业经营时代,混业方式有可能是美国的金融集团控股制度,监管模式有可能走向英国的双峰制度。这本书对于中国金融业后续的发展有极强的借鉴意义,可以和《伟大的博弈》、《美联储传》、《迷失的华尔街》参照阅读。
4.《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鹤。刘主任走上前台掌舵中国经济的当下,此书不可不读。这本书是2010年—2012年专项课题组的成果,对两次全球大危机分析面面俱到,目前经济调整的很多思路,其实做这个课题时就推演过了,对照可简读伯南克的《四讲美联储》、《行动的勇气》、《新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国的经济管理和央行管理向来有独到之处,除刘鹤外,周小川对英国央行前行长Mervyn King说的“但是我觉得你们至今仍没掌握货币和银行业的窍门”,令人震撼,惜乎没有对中国央行管理精髓的著述研究(《语控经济:中央银行的沟通规则》只能是作为西方央行逻辑的一个参考),憾甚。
5.《王沪宁日记》、《政治的逻辑》
作者王沪宁。不看此书,不能理解中国三代政治逻辑的由来。《王沪宁日记》尤值得一读,可观者有三:1)这本书非常真实,从学术思考的片段到作者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坦白简练,不明白的地方坦承不明白,王老师是知识分子,但不是“死钻牛角尖”的知识分子;2)可以了解作者的知识结构,王沪宁知识面阅读面极广,不是只读左派、思维封闭的人,但所有阅读他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而且很多地方有选择性地“浅思考”,高度概括一个结论,非常有趣;3)可以看到十九大后政治思想的早期思考雏形,这是在广泛阅读、社会贯彻、辩证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绝非一朝一夕。书中吉光片羽很多,不能一一摘录,需要自己看。
6.《当代中国政治》
作者林尚立。同学推荐的新书,逻辑自洽,系统理性。作者同出复旦,深得王沪宁衣钵,现在已经从复旦去做中央政研室秘书长了。作者虽二十年没公开发过观点,其实对社会历史变迁有深刻认识,对国家制度仪式颇有偏好。从中也可看出复旦已成为中国最核心的政治理论研究基地之一。
7.《原则》
作者雷·达里奥。近期大热,和《穷查理宝典》一样,是作者多年来世界观和人生智慧的总结。
8.《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
作者勒庞。老书但不可不读,关键是读的方法很讲究,建议和《影响力》、《独裁者手册》等比较阅读。
9.《哥德尔、埃舍尔和巴赫:GEB》
作者侯世达(美)。整本书的核心是“哥德尔第一不完备定理”,其实就是人工智能的数理基础是什么、瓶颈在哪里。在这个基础上读《人工智能哲学》、《神经网络与机器学习》、《深入理解机器学习:从原理到算法》、《终极算法: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如何重塑世界》、《深度学习》,可以从哲学、理论到落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不至于被一系列“小灵通漫游未来”式的图景描述唬住,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认知可以上一个层次。
10.《枢纽:3000年的中国》
作者施展。真正的“中国大历史”,将中国历史概括在“多元体系的演化史”的系统下,对于中国这个大体系的演化逻辑、过程,和体系中各部分之间的互相塑造关系和动力结构,都表达得极为透彻。有兴趣的话可以先看看他的文章《施展:中国历史的多元复合结构》——作者的主体思想浓缩,确定自己是否感兴趣。
文/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