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MBA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北大汇丰商学院海闻:在北大的讲台上站到八十岁

   2018-05-14 1820
导读

为庆祝北大120周年校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联合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推出北大人在深圳专访及参访项目,历经10个月的时间,采

     为庆祝北大120周年校庆,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联合北京大学深圳校友会,推出“北大人在深圳”专访及参访项目,历经10个月的时间,采访25位不同时期求学于北大、现扎根在深圳的北大校友,通过那些激情的、创新的、奋进的、值得记忆的故事,与丰富的文字与图片资料,书写“北大人”在深圳的故事,传播北大的精神与情怀。

个人简介

海闻,男,浙江杭州人,1952 年 8 月出生。198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1983 年毕业于美国长滩加州州立大学,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91 年毕业于美国戴维斯加州大学经济系,获经济学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之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兼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院长。主要教学及研究领域为国际经济学(贸易与金融)、发展经济学和转型经济学。

盛夏时节的午后,在汇丰商学院顶层的会议室,刚结束与市领导会议的海闻对我们说“那就开始吧”。他的时间表并不像他的学生们一样,正处于轻松的暑假。他娓娓道来,从东北虎林县的上山下乡到未名湖畔的求学之路,从大洋彼岸的终身教授到鹏城深圳的教育创业,言谈间,他半世纪的辗转人生徐徐铺开。“从上大学到回国工作,我基本上都在北大。我的梦想就是在北大的讲台上站到八十岁。”年过六旬的海闻,仍是此间少年。

上山下乡:每当我唱起东方红

海闻有一张经常被刊登的照片,年轻的他,穿着军装、背着枪,坚毅的目光凝视着前方。那是一段关于青春热血的故事,是一段关于感恩的故事,或者说,是“右派儿子如何翻天”的故事。

刚上初二的海闻,因为“文化大革命”的缘故,暂停了学业。1968年12 月 22 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文章,其中引述了毛主席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这则指示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1978 年,有近 2000 万知青卷入其中。因为 “文革”而暂停学业的海闻,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1969 年初,17 岁的海闻诚恳而炽热,他把手指头割破了写血书,以领队的身份成为杭州第一批到黑龙江上山下乡的知青。“我是我们学校第一批贴出大字报,响应毛主席号召,报名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学生。”当时成为黑龙江边境地区上山下乡的知青并不容易,海闻家庭出身不好,家里有很多“海外关系”,最开始的申请并没有通过,但海闻很坚决,把手指头割破写血书,以行动证明自己的决心。“后来我偶然看到电视剧里的一个场景,一个上海知青家庭出身不好,要去兵团不让她去,她也是咬破手指写了血书。当时我看到后,眼泪就禁不住流下来了。”

1969 年,海闻(后排右三)的中学毕业留念照。

毕业后他们分别到浙江农村和黑龙江农村下乡

正是因为机会得来不易,海闻格外珍惜,屯垦戍边,交给他的每一项工作都用心完成,每次评工分,海闻都是知青里的最高分。“那时候,我跟别的知青比起来,可能身体也比较不错,既强壮一点,又肯干,所以特别出活儿,在农民中口碑特别好。同时,我还会组织当时生产队里面的文艺宣传工作,当时我又是导演、又是编剧,还当演员,编写边境抓特务的剧目。”海闻多方面的才华得到认可,并作为知青代表参加县里的毛主席著作学习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也曾被推荐到省里参加学习大会,但因为家庭成分问题,去省里学习并未成行。

尽管知青生活艰辛,海闻依然觉得从中获得了极为宝贵的人生财富。“我现在能吃苦,都是当时锻炼出来的。比方说打草,夏天太阳很厉害,我们要走十几里路到草甸子里去打草。那时候也没有这种矿泉水,军用水壶灌一壶水,一会儿就喝完。渴了就只好趴在泡子边喝水。水里面能看到很多小微生物在游动,也不管了,直接就喝,有时候拿了手帕过滤一下。”知青的劳动时光虽然苦,但海闻乐在其中,还成了县“劳动模范”和地区“先进工作者”。与此相比,带给他落差和挑战的是大学的漫漫求学之路。

海闻在黑龙江插队时的照片

海闻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民国时代的大学生,母亲也出身于上海的大家族,从小的耳濡目染在他心底也种下了大学梦。1970 年 5 月,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率先提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具体意见(修改稿)》,政府在此基础上也形成了恢复办大学的思路:恢复开办的大专院校,学制要缩短,要从工农兵中选拔、推荐学生。海闻所在上山下乡的地区,当时就有五六所大学招收工农兵大学生。“那时候我很想被推荐去上大学。而且我在那儿还是比较优秀的,下乡时也是领队。”海闻每次开始时一定被推荐,可每次一到了公社或县里就被否定了。“因为人家一看我的档案就不行,我爸爸是摘帽右派,家里还有在港澳台和海外的关系。”因为身份的缘故,连续四年,海闻都在被推荐和被否定的路上徘徊,而他身边的同学甚至比他晚来的知青都以推荐的方式成为工农兵大学生,只有海闻,还停留在原地。

1973 年,邓小平短暂复出,在大学招生中部分恢复了考试。海闻参加了考试,报考了东北林业学院的道路工程系,并以优异成绩获得了县里的推荐资格。“我当时想这个系肯定是要到深山老林去修路,没有太多人跟我竞争,我考上了,县里也同意了,当时的公社团委书记还跟我说这回你肯定没问题,告诉我要交接工作了。没想到最终是学校不同意,说道路工程是保密专业,要看家庭成分,结果我还是没上。”

1974 年,海闻所在生产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李春生成为他生命中重要的一个人。在又一年的工农兵大学生推荐讨论时,老乡们仍然要推海闻,但李春生说:“今年别推荐海闻了,再推也是瞎名额。”海闻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难受很失落。但是李春生在事后专门找了党支部一帮人,说海闻推荐不上是政治问题,我们要帮他解决政治问题,培养他入党。至今,海闻回忆起来还是很感动。1977 年 5 月,在生产大队和公社领导的不断推荐下,“黑五类”家庭出身的海闻终于如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ineseemba.cn/news/show.php?itemid=2434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金秋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6041510号-4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