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时成绩班级倒数、挂科五门
四年考了四次英语四级才过
……
大四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跨考成功
逆袭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
失败者?人生输家?
他推翻重来
用一场考研之战,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一本绿皮书撬动考研梦
对于梁国亮来说,选择跨专业考研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来源于对政治经济学浓厚的兴趣。
大二上,梁国亮被《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的内容深深吸引了。““当时上课的是毕业于西南政法的李老师,我觉得他讲得特别清晰、有条理,越听越觉得这门课有意思。”一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撬动了这位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学子的跨考梦,热爱驱动着梁国亮不断深入探索马克思哲学。
大二暑假,他便并读完了《资本论》《自然辩证法》等相关书籍。“马克思哲学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对世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我想继续深入探索它的奥秘,希求得到更多的领悟。”梁国亮说。
梁国亮明确了自己未来想做的事:成为一名学术研究者。在得知自己除了考研别无后路后,他便开始义无反顾开始了考研长征。
说起自己一路走来最感谢的人,梁国亮首先提起他大学时期班主任孙应川老师,“是他的一句话支撑我走到现在!”梁国亮感激地说道,当时老师特地跑到他的寝室,鼓励他考研:“加油!考不过大不了再考一年,再考不过继续考一年!”
除了兴趣,梁国亮觉得跨考还需要足够强的心理素质。他坦言,刚开始备考的时候确实有怀疑过自己,但后来想通了:无论是本专业考研还是跨专业考研,要把心思放在知识上而不是自我怀疑和否定。整整一年的备考期间,也有过失望和难过,但是他都熬了过来。他自信地说“没有什么好怕的,做好你该做的一切准备就好了。”
规划比复习内容更重要!
“跨考其实也是普普通通的一场考试,我基本上没有熬夜学习,就是一步步踏踏实实按规划来。”梁国亮认真地说,他觉得考研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规划。
在正式开始准备前梁国亮花了整整两个星期进行考前规划“每天都清楚自己要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想明白这些然后一步步去落实,比复习的内容更重要。”
相比于考本专业研究生的考生来说,梁国亮付出了更多精力在规划上。没有人直接给他指导,规划的经验大部分来源于百度和知乎,“我一空下来就去搜考研计划,一个帖子至少会看三五遍。”梁国亮从这些前人的经验中找出共性,动用全部资源搜集尽可能多的人大考研资料和教材,制定专属于自己的“跨考规划”。
作为过来人,他建议大家按照学习量来制定规划。在每天保证一定学习量的基础上,根据上一天的学习进度微调自己的规划。如果学习过程被一些突发事件中断了,他就会马上计划一个时间段把学习时间补回来。而在实施计划的时候,往往也会超标完成任务,梁国亮就会用这些自己“省”下来的时间做适度的放松和娱乐。
考研时,他把一个月分成三个阶段,先看一遍教材,再看一遍全书讲义,又复习一遍教材。这样的流程做了5遍之后,他就开始分一个个模块进行学习,最后到了10月份,开始拼命刷试卷。
对规划极度重视的梁国亮甚至能把自己的规划背下来,他笑着说:“每天都会想好几遍计划,脑子里都扎根了,哪里还需要用笔记下来”。
不遗余力,猛补弱势学科
英语是梁国亮最弱的学科,大学四年他总共考了四次四级、大二时自测单词量只有1000多个。虽然是跨考,但是终究躲不过英语这门学科。为了翻越英语这座山,梁国亮决定硬着头皮去学。
“真正开始准备英语实在大二下的时候,为了提升自己一直以来的弱势科目,我每天都要背四个小时的单词。”看似盲目的英语学习却也开启了梁国亮的成长之旅。
从单纯硬背单词到理解完整的句子,从几乎垫底的单词量到近万个单词积累,这个理科生用自己独有的执着和坚持征服了自己从前的噩梦。“刚开始背单词的时候,因为实在弱,背着背着脑袋就疼了。背懂了单词又看不懂句子,实在是痛苦。”
回忆起自己的英语逆袭路,梁国亮不禁感慨道,“两个小时复习昨天的单词,两个小时背新的单词,回家过年也没有停过。”
回顾自己的考研路
梁国亮感叹,是热爱拯救了自己
规划和努力成就了自己
越努力越幸运
希望每一个浙师人都能不负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