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MBA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MPA学生对扶贫政策的一次深入探讨

   2019-05-22 1980
导读

国家给村里的贫困户免费送去了全套水冲厕所,只需要他自己挖好坑即可,其他的安装都是国家出人,可有的贫困户就不愿意干,自己动

 “国家给村里的贫困户免费送去了全套水冲厕所,只需要他自己挖好坑即可,其他的安装都是国家出人,可有的贫困户就不愿意干,自己动手挖个坑都不干!”
 
昨天晚上,一位MPA校友小朱在群里忍不住向同学们吐槽工作中的难题。小朱在安徽工作,2017年4月底被淮南市委办派到寿县安丰镇天岗村驻点帮扶,这里距离市区一百多公里。小朱吃住工作在村里,为期四整年,平时不回家。说起扶贫帮扶,他有很多感受。看到他的吐槽,老师忍不住提问:
 
“那后来怎么办了呢?”
 
“如果不给他们挖,不管,会有什么后果?”
 
没想到,小朱的吐槽和老师的几句提问,引起了同学们激烈的讨论。大家分别从政策执行、公务员考核、政策科学性等不同的方面来思考讨论这件事。
 
以下是一些同学的疑问和分析:
 
政策为什么会受阻,也许另有隐情?
 
校友小王:
 
不好意思,我了解到的跟您说的不大一样,可能情况不一样。一个是北方村子里一般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的茅坑……长期以来这是他们种地的肥料,尤其贫困户,很多都是自己下地种菜,减少伙食的开支。这是生存的方式,如果改成抽水马桶,对生活是有一定影响的。二是北方有的村子比较缺水,不是接的市政的水,牵引的是村子里的水井,尤其冬天,只能到傍晚水位高的时候才会出水,所以平时靠蓄水。综上,个人觉得给贫困户送去什么,应该根据贫困户不同的需求。还有就是遭到抵触是不是有背后的原因。知之甚少,仅供参考。
 
校友小魏,有多年的扶贫经验,以下是他的看法:
 
我之前在的村,绝大多数农户家,都没有厕所。初步分析,一是长期以来的生活习惯问题,二是水冲厕所需要首先解决好用水问题,三是农户自身发展动力问题。
 
国家制定的贫困户的脱贫标准,其核心是解决“两不愁,三保障”,与厕所关联的住房问题,而住房的要求只需要达到遮风避雨,并没有提到厕所问题。
 
在我看来,基层很多地方要帮助贫困户解决厕所的问题,是拔高了国家标准,主要是地方政绩方面的考虑,另外长远看也是可以提升人居环境等。
 
但这个政策之所以遇到阻力,也不完全就是一个农户太懒的原因,需要多角度去调研思考。包括我们的政策的制定是不是有偏颇,我们推进政策的环节是不是有什么问题。
 
总体上,基层群众给我的感觉,大部分还是淳朴的,少数一些确实刁,确实懒,但不是主流。思想做通,还是会配合的。关键是政策靶心不要偏,要合理,还有就是哪些人来做,怎么来做。
 
当地政策的真相
 
面对大家的疑问和分析,小朱同学进一步解开真相:
 
我这里是芈月的故乡,江湖之间,目前自来水在农村已经基本实现到村到组到户,我们雨水充沛也不缺少河流和湖泊
 
我们这里是江淮之间重要的粮食产区,安徽三大水稻主产区,我们这里已经很多年不使用粪便做肥料了,用的都是化肥。不愿意改水改厕的就两类,一种你帮他全部都搞定,他也很乐意,还有一种就是独居的老年人,不习惯。
 
我们这里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的整体上由县里统一负责,农民不需要出一分钱,而且每个村都有政府聘用的保洁员,负责定期给公共设施和公路打扫卫生,保洁员从本村聘用,政府给工资。
 
这是昨天才送到村上的一批改水改厕的设备,这是化粪池的外壳。
 
我们使用的是新一代的产品,日常的粪便经过化粪池之后,出来的就是清水了,可以直接排放到地里,残渣十年之后可以一次掏出再集中处理。
 
不同视角的反问和反思
 
对小朱同学的解释说明,有些同学表示怀疑:
 
“这个化粪池能用多久?后续维护维修换新谁来做?”
 
小朱同学赶紧解释:“一次性至少可以用十年再清理,因为粪便的绝大部分被降解了,变成清水排出,剩下的残渣就非常少了”
 
追问在继续:
 
“清水往哪里排?怎么排?”
 
“粪便降解变成清水?”
 
“我奶奶家也发的这个,都扔在墙头上”。
 
校友小赵——来自河北省某市的财政部门:
 
看你们讨论我脑仁疼,估计我们这也都是这么讨论的,然后就来找我们要钱。
 
校友小朱的回应:
 
我们这边的财政的确是入不敷出,所以为了办事,减少和暂停发放了很多公职人员的奖励。
 
远在非洲工作的小张——总结提炼能力很强:
 
我觉得吧,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更多地应该从各地区乡村实际来考虑方案。因为每个层面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需要从软环境和硬环境两手来抓。不能农民穷,一般抽2块钱一盒的烟,乡村振兴一倒腾就直接抽10元的;后来要是政策改变了,农民可能连自己抽5块钱的烟的实力都还没有达到。农村的文化习俗、教育水平、都决定着他们的思维和看到的世界。很多时候,再好的高科技都不如他们迷信了几辈子的传统。
 
如果可以从软硬环境来对等投入,一边改变农民的思想,一边引导他们自己努力致富 ,这才是比较理想的效果。
 
政策的设计和落实是两回事儿?
 
小张同学的“总结”看似全面且有道理,但对一线实际进行扶贫的同学来说,事情要复杂得多,他们纷纷回应:
 
“理是这么个理,关键落实到具体操作就很不容易”。
 
“实际操作起来是非常困难的,设计和落实是两回事,而且现在做事一定不能强求,否则很难自全。”
 
关于政策落实,所为一线的基层公务人员,同学们有太多话想说:
 
“有的政策在农村完全不能落地,贫困户高血压买药只能去七八十里地之外县城指定门诊才能医保报销,在邻村个体小药店就需要现金。”
 
“有时候领导层决策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解决检查和考核……”
 
“落实政策,还是想真正的给村民解决问题,农村为城市供给了粮食蔬菜和土地,农民工盖起高楼大厦,农二代穷尽青春在城市买房,粮价地价和房价都是农民无法左右的”
 
……
 
同学们的讨论持续了很久,他们可能不知道,中心的老师因为这次深入的讨论感到非常欣慰。小厕所,大问题,一项看似简单的扶贫政策,涉及到的问题却是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的大学问。正是在这样的讨论中,同学们的认识越来越清晰,新的疑问也越来越多。而这一切,正是他们进步的原动力,也是中国公共管理实践进步的原动力。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ineseemba.cn/news/show.php?itemid=4847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金秋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6041510号-4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