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讨会上,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邬大光教授、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杨福源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创业研究所所长斯晓夫教授、湖南大学车辆工程系主任白中浩教授,以及同济大学文科办主任陈强教授、发展规划部部长蔡三发教授、经管学院副院长施骞教授、汽车学院副院长谭丕强教授、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赟教授、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李亚东研究员和创新创业学院执行副院长周斌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分别做了主题报告,并同与会者进行了互动、交流。
清华大学长聘教授、车辆与运载学院副院长杨福源做了题为“清华大学车辆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与思考”的报告。杨教授从清华大学汽车系毕业生创新创业现状、车辆工程不拘一格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等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清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在创新创业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杨教授的报告给与会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我国高等教育机构工程教育改革和工程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富启发的洞见。
同济大学发展规划部部长、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联合国环境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跨学科双聘责任教授蔡三发研究员从升级同济大学优势学科群的视角,提出了“基于制造与服务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思考。他认为,要树立并强化传统学科改造过程中融入服务型制造的发展理念,并把创新创业作为主要支点。此外,蔡教授还深入探讨了服务型制造如何和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从而培养出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副院长谭丕强教授立足同济大学优势学科,做了“基于自主管理的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报告。谭教授指出,同济大学汽车学院近年来通过探索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学生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济大学文科办主任、经济与管理学院陈强教授从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入手,介绍了杨浦区从“工业杨浦”、“知识杨浦”到“创业杨浦”、“智慧杨浦”的发展路径和杨浦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同时,陈教授还从课程建设、机制建设,以及区域校企合作等方面就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吴贇教授做了题为“新文科教授背景下的创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的报告。吴教授从我国外语教育历史发展的视角,指出外语教育是国家发展的一面镜子,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战略的调整,外语作为专业势必面临着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也要发展教师的创新创业思维。
湖南大学车辆工程系系主任白中浩教授为与会者带来了“基于主动实践的湖南大学车辆工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报告。白教授在报告中分享了湖南大学车辆工程学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特色,即,以学生培养为中心,以产出为导向,以高水平师资为依托,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支撑,采用项目、竞赛和企业工程实践的模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践,从而达到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同济大学教学质量管理办公室主任、全国高校质量保障机构联盟秘书长李亚东研究员的报告题目是“破解创新创业教育评价难。”针对随着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实施和发展而带来的评价难题,李亚东主任分析了评价难的根源,并从评价的核心、评价的标准、评价的公平性等方面提出了独到的、有价值的观点和建议。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邬大光教授做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主题报告。邬教授以欧美典型创业型大学百森商学院为例,详细论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mindset)、是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和逆向思维(reverse thinking)。此外,创新创业教育要突破传统的项目、投资导向的“不见兔子不撒鹰”,转向“不见兔子也撒鹰”、“没有兔子也撒鹰”,克服当前创新创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短视”问题,构建适合创新创业人才成长的文化和生态环境,厚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土壤,“静待花开。”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施骞教授做了“创新人才培养与人才培养创新”的主题报告。施教授认为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量子特征和透过表象看本质的能力。他指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像建设高楼大厦,要夯实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根基:创新为源、创业为水,要通过变革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不断迭代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构建开放性、全球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生态系统,打造具有同济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本次学术研讨会在校内外相关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下,取得了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