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MBA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东华大学2020年机械工程学院工程管理硕士(MEM)招生简章

   2019-09-19 MBA中国网1830
导读

一、校院介绍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学院是东华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1959年

 一、校院介绍
 
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学院是东华大学最早成立的院系之一,195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0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目前,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教育部纺织装备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纺机协会纺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及纺织智能生产工业大数据工程中心、上海仓储物流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航天工艺与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大批科研基地,以及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等实践创新基地。
 
全院在职教职工14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16名,高级职称教师76人,博士学历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8%;在校研究生400余名。
 
现任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洁,是智能制造学科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曾任上海交通大学智能制造与信息工程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二、项目介绍
 
东华大学于2010年成为我国第一批工程管理硕士(MEM)培养院校。机械工程学院的MEM项目,依托学院机械工程、工业设计工程2个领域的工程背景,整合学校工商管理学院与机械学院的优势力量和优质教学资源,注重工程与管理创新,形成多学科融合,“工程+管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三、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宽广的工程技术专业知识,良好的工程管理素质与能力、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能够承担重要复杂的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应用型工程管理人才。
 
四、项目特色
 
1.“工程+管理”的多学科融合培养模式
 
发挥多学科合作办学的优势,在掌握坚实的工程及管理理论知识基础上,学习掌握机械工程领域的先进专业技术,满足中国制造2025战略和工业4.0对智能制造方向的工程管理需求,实现工程和管理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
 
2.“双导师”师资团队
 
依托MEM专业学位点,搭建校内导师与校外企业导师间的校内外合作研究互动平台。通过参与教师科研项目、企业工程实践项目与学术活动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注重锻炼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丰富多彩的学术及文化活动
 
学校及学院定期邀请资深专家学者举行专题报告,带来前沿的学术信息,传递最新最及时的政策动态(关注学校与学院网站获取活动信息)。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加强MEM学员间的友谊。
 
五、培养方式
 
MEM采取定向培养,学制2.5年,最长学习时间不超过5年。一般安排在周末学习,其户口、人事档案、医疗保险、党、团组织关系等仍保留在原工作单位。
 
六、招生人数
 
东华大学共有三个学院招收MEM学生,分别为机械学院、计算机学院和旭日工商管理学院,各学院均为独立招生,考生可根据本科专业方向和工作需要报考相关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计划招生人数20人,面向全国招生。(招生人数以教育部最终下达招生人数为准,此处仅作参考。)
 
七、学费
 
12.8万元。
 
八、考试及录取
 
初试科目为全国管理类联考科目:(A)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B)外语。初试时间为2019年12月下旬。学校将根据考生的全国联考成绩、复试成绩,并结合考生工作实绩,择优录取。以上具体信息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为准。
 
九、报考条件
 
研究生毕业后工作满2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工作满3年,大专毕业后工作满5年者均可报考。
 
十、报名程序
 
考生请于2019年10月10日至10月31日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简称 “研招网”,http://yz.chsi.cn)进行报名。报名前,请务必提前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
 
报考招生单位代码:【10255】东华大学;院系代码:【005】机械工程学院;考试方式:【25】管理类联考;报考专业:【125600】工程管理(不分方向)。以上具体信息以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为准。
 
招生考试其他有关事项,请参见《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或登录“研招网”浏览查询报考须知和各相关单位网上公告。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ineseemba.cn/news/show.php?itemid=6365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金秋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6041510号-4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