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MBA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梁启超“君子”演讲:清华人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2019-11-06 MBA中国网920
导读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正在向世界顶尖大学的道路上昂首迈进。一百余年来,清华由游美学务处,清华学堂,清华学校,至清

 水木清华,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正在向世界顶尖大学的道路上昂首迈进。
 
一百余年来,清华由游美学务处,清华学堂,清华学校,至清华大学,由南迁到复员,经历帝制,军阀、国民党等各时期的统治,到成为人民的清华大学,或静水流深,或波澜曲折,或凯歌高进,每个发展阶段都有鲜明的特色。清华大学的变迁与发展过程,是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一个缩影,反映了中国近代学术和高等教育走向独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的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清华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帜。一百余年来,清华大学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开创了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办学风格,形成了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培养特色,培养了大批学术大师、兴业英才、治国人才,为国家、为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年度,将以“历史上的清华”为主题,撷取若干历史片段,在时间这根经线上串出一个有关清华人、清华事的校史项链。在清华校史这座宝山,探骊得珠,感受清华绚烂多姿有深沉厚重的清华文化。
 
— —清华大学校史馆副馆长,金富军
 
 
梁启超“君子”演讲:清华人当“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914年11月5日,当梁启超在清华发表演讲的时候,一定不会想到整整一百零五年后的今天,从他演讲的内容中提炼出的八个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竟成为清华大学的校训且百年来从未变过;也不会想到其不仅成为清华、更成为了当代中国的精神象征之一。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周易》的《易经》。《易传·象传》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者将刚健有力视为“天”的高尚品格,刚健不息、生生不息;后者则期望人在效法“天”的刚健的同时,还要效法“地”的柔顺,培养出博大胸怀、包容宽厚的高尚品格。“自强不息”求真, “厚德载物”求善,“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者密切相关,相融相长。 现在,只要是稍微了解清华大学的人都会听到过这个校训。它是每一个清华人的精神面貌和追求,是清华大学宝贵的文化传承。那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什么时候开始作为清华校训的呢?此事还需从梁启超的“君子演讲”说起。
 
清华人应做真君子,做中流砥柱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学者梁启超到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任教之前,就曾数次来清华演讲。他在1914年来清华小住著书立说,是年11月5日,梁启超应邀在学校同方部礼堂以《君子》为题进行了演讲。梁启超以“君子”为主旨。他勉励清华学子“学善则为君子,学不善则为小人”,“养成国民之人格”,树立远大抱负,要做“真君子”。

在演讲中他提到:“乾象言,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且学者立志,尤须坚忍强毅,虽遇颠沛流离,不屈不挠,若或见利而进,知难而退,非大有为者之事,何足取焉”;“坤象言,君子接物,度量宽厚,犹大地之博,无所不载。君子责己甚厚,责人甚轻。孔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盖惟有容人之量,处世接物坦焉无所芥蒂,然后得以膺重任,……。” 他认为:“清华学子,荟中西之鸿儒,集四方之俊秀,为师为友,相蹉相磨,他年遨游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会,促进我政治,所谓君子人者,非清华学子,行将焉属?”因而对清华学子寄予了厚望:“深愿及此时机,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之砥柱,则民国幸甚矣。”梁启超的演讲并不长,但引经据典,慷慨激昂,使听者深思并为之动容。 梁启超这番激励清华学子要做“真君子”的话,与清华创建时的历史背景有着密切的关系。清华创建源于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办学,被叫做“赔款学校”,因此清华从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民族耻辱的印记。每一个有爱国心的清华师生都为祖国的命运而苦苦求索,在寻找自己的精神支柱。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扎根清华
 
1911年清华学堂初创时,在《清华学堂章程》总则中就提出:“本学堂以进德修业、自强不息为教育之方针。1914年梁启超作《君子》为题的讲演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引起清华学子的广泛认同与共鸣,随之后来成为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训。
 
1916年12月28日《清华周刊》报道,清华学校制成学生兵操训练营军旗,“兵操军旗式现已绘定。旗系紫色,中间置白色圆圈,内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圈下绘枪两支,亦系白色。光彩夺目,颇壮观瞻。”这可能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个字的第一次公开。
 
1917年6月《清华年刊》刊登了这面军旗,这个内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八字的圆圈图案,后来成为了清华的校徽。1917年,此校徽被镌刻在大礼堂主席台的正上方之中。由此可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已得到学校的认可,成为了清华的校训。后来此含有校训的校徽被印在1918年4月25日的《清华周刊》总138期封面上(图1)。时光荏苒,虽然校徽的样式在发生变化,但其中铭刻的校训却一直未变(图1-图4)。
 
1923年4月28日《清华周刊》建校12周年纪念专号《清华生活》上,发表了梁治华(实秋)的文章《清华的环境》。其中对大礼堂的内景介绍时写道:“在台幕上边的墙上,雕着一个圆形的图像,里面写着几个隶书大字,这便是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也许是清华校训第一次明文表示。

百年来清华师生们以自己的理念和实践,逐步形成了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为内核的、有特色的清华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在2014年颁布的《清华大学章程》序言中明确表示:本校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校训、“行胜于言”校风、“严谨、勤奋、求实、创新”学风,弘扬“爱国奉献、追求卓越”传统和“人文日新”精神,学术上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现如今,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牢牢扎根于清华学子的心中,在社会上也成为清华的一张名片。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ineseemba.cn/news/show.php?itemid=7022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金秋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6041510号-4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