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级软件工程专业学生吴珊用前三年的大学时光为自己打造了一份漂亮的简历,拿到了8家互联网大企的offer,签下月薪数万元的工作。
除了学习本科阶段的课程,吴珊通过自学的方式熟练掌握了当前企业流行的开发框架、源码等课外知识。她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三篇学术论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了三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三项软件著作权,带领团队参加了多项比赛,获得了14个国家级、省级奖项。作为湖北大学713Java Web实验室的负责人,她曾参与智慧旅游系统、缓存高可用系统等多个项目的后端开发,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进入大学后,吴珊经历过半年的迷茫期,成绩只能在班级排中等,甚至连专业课都是“低空飘过”。直到大一下学期,教授C++课程的老师在班上介绍了当前考研、就业的形势,一直想要本科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吴珊这才意识到自己必须得拼一把,提高就业竞争力。“不然,以我当时的能力,哪个公司会选择我?”
吴珊深知,IT行业就业靠的就是技术,而技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锤炼。于是,她下定决心加入与互联网公司接触较多的713实验室。实验室在大二下学期才正式招新,但吴珊从大一的暑假就开始自学在实验室做项目所需的知识,大二刚开学便主动联系负责老师,提前接受考核并顺利通过,成为713实验室的一员。吴珊回忆,刚进实验室时,她不会的东西很多,只好边做项目边自学,实验室的桌子上几乎堆满了她的书和笔记,三年下来,她看完的课外的专业书至少有三十余本。学校不要求本科生做科研,但如果不想在应聘时输给研究生,在本科阶段就必须积累科研经验。吴珊说,参与科研也是因为想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更多的努力来完善自己。
“我喜欢不停地改,不停地练,总是想着能不能更好一点呢?能不能再好一点呢?” 吴珊的拼命还体现在对所有事情都精益求精。在去南昌参加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大赛暨第六届“发现杯”全国大学生互联网软件设计大赛时,前一晚她还在练习早已倒背如流的答辩稿,一不小心睡着了。睡梦中的她突然惊醒,看了时间后发现是凌晨三点,揉揉眼又继续练习。“现场答辩完,评委直接就说虽然今天讲相同主题的组很多,但我们组不论是项目还是现场答辩都是最好的。”回想当时宣布团队获得一等奖的情形,吴珊觉得自己的努力很值得,“我不喜欢模棱两可的努力,做每一件事我都会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