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扎稳打,自律实干
加入家乐福之前,学习英语出身的曹成智原在大连从事酒店行业。1999年的家乐福还不是现在这番遍及全国的规模,当时只有20多家分店,且大多集中在北上广深。当时家乐福集团正筹划在大连开设新的门店,一伙班子时常出入曹成智所工作的酒店。一来二去,随着接触的深入和交流的增多,他逐渐发现了在中国尚处于上升期的零售行业的活力与乐趣。
“其实我当时也算是处在一个事业发展的瓶颈期,在酒店行业做到了一个华人很难再往上升的位置。”谈及从酒店行业到零售行业的转变,曹成智更愿意把这当作是接受生活和事业中的一次新的挑战。就这样,一个国际大酒店的餐饮总监摇身一变成了零售巨头的生鲜处长,没有太多的经验,手里攥着五六个部门,一切都得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
近二十多年,他的两份工作都与国际化息息相关,这种经历让曹成智对外企文化有了十分深入的理解,他最看重的是实干性。于他而言,裙带关系少意味着不必花费太多精力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职业经理人的制度环境下,员工的晋升发展也显得更加透明公正。
“如果你是一个工人,那你就要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你就要有很强的领导能力;这个领导能力进一步打开,包括沟通、协作、组织,控制等,但一定要务实,还有很重要的一块是创新,通过创新可以实现更大的红利。”从基层到中层再到高层,曹成智始终秉持着这样严格的自律。
他很看重自身内部的激励作用,尤其在职位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大的时候。“不需要坐班,没有老板盯着你、逼着你去干什么,告诉你该干什么,实质性的压力越来越小,这时候其实对自律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曹成智习惯于不断给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压力不来自于外部,压力来自于自身,很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会迷失,但我不可以,我不能随波逐流,那样一定会被淘汰。”
步入不惑,重返校园
与北大光华结缘之时,正是曹成智工作生涯中的第二次重要转型期。当时的他刚刚结束了长达两年多神经紧绷的高强度工作,也正步入不惑之年,“有很强烈的需求和愿望,需要对过去的经历做一个彻底的梳理,该归纳的归纳,该总结的总结”。
2011年,曹成智被提拔为家乐福华南区总裁,作为第一个进入家乐福最高行政委员会的华人,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差别与压力,初期甚至有些无所适从。“我要去跟以前的上级领导平起平坐,讨论问题,工作性质也完全转变,不光是心理上,还有沟通方式和行为上,这些调试花了我四到六个月的时间,完全不同于以前从店长到区长一类的职位和心理转换。”
接下来的两年,他带领整个华南区团队取得了五大区财务绩效第一的好成绩。“确实心气儿高,确实很想干出一番名堂,让集团公司看到华人领袖是非常厉害的,公司这种人才本地化的尝试是可行的,是成功的。”
回想起紧张繁忙的那两年,曹成智说自己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撑与帮助,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是忽然觉得自己很牛很了不起,尤其对于前辈,之前所抱有的尊敬依然要保留,要做到不卑不亢。但是另一方面,又不能唯唯诺诺,我得体现我的价值,而不是单纯做一个Yes Man。”
这种平和的心态也让他意识到过去的血气方刚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在职位对他能力和能量的更高要求了,曹成智说当时的自己感觉有点像被抽空了。“这样不行,我得充电,我得学习,我不能老往外挤,我要像海绵一样去吸收。”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决定再次走进学校走进课堂。通过周边的朋友和网上搜索的信息,曹成智发现北大的视野和高度跟自己最为契合,“已经在西方文化的公司里了浸润了这么多年,北大的历史沉淀和文化风格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之后两年的经历也让他确信并验证了这一点。
享受学习,放眼国际
“完全超出预期的体验。”临近毕业之际,曹成智这么评价过去两年的光华岁月。“如果我不来念这个书,我可能会跟社会上很多人一样,对商学院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误解,但是现在我知道了,是真的很不一样啊!”
无论是课上课下与老师同学的学习交流,还是学习课程中教室、酒店等各种安排的环境和服务,他都止不住地说“没有差错,一切都那么好”。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他深知这种统筹安排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平时参加一些外部活动时都会经常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或意外,但在光华,一次也没有!能一直为我们创造这么好的学习环境,真的很了不起,班主任们真的都是兢兢业业,非常负责。”
深厚的外企背景让曹成智在国际化领域拥有更加广阔的视野和更加深切的理解,在光华求学的过程中也对这一领域给予了更多关注。他工作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跟“老外”打交道,“即使外国人,也不能一概而论,法国人,德国人,美国人,英国人,西班牙人,东南亚人……这其中的差异性真的非常大。”
不同的思维习惯与认知带来了或大或小的文化差异与冲突,中国人的谦逊内敛和西方人的外露直接给双方在工作内外的沟通交流带来一些不便。“委婉的表述也许会造成一些误解,太直接的表达有时又会让人觉得受到了冲击。”多年的工作与学习下来,曹成智才渐渐更理智地去看待和分析这背后的逻辑,“沟通方式和技巧真的很重要,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是同级之间,有效的沟通还包括下级对上级的“管理”中,如何适时的提出自己的建议,“推销”自己的见解,到最终实现结果,这需要很强的沟通技巧”。
谈及国际化企业的本地化过程,曹成智认为人才本地化就是最好的写照。“我们需要在运营决策方面多多聆听来自本土的声音,并且考虑当地消费习惯和国家政策,深耕细作。”
在光华的两年学习,尤其是海外模块的内容,也深化了他的这些认知与观点。“不同于以往的填鸭式教育,光华更注重讨论和交流,更加开放,会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得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结论。”
当然,曹成智对光华EMBA项目的未来还抱有更高的期待:“咱们光华海外模块的教学目前已经走在了国内商学院的前头,未来也是可以做得更好的,可以和国外著名商学院的师资力量做更多的交流与互动,“我是真的希望光华能越来越好。”
“就像‘光华’这两个字一样,这是一段非常不凡的旅程,令人充满‘光华’,我永远都不会忘记。”采访的最后,曹成智这样总结。他很满意经过这两年历练之后的自己:“更加真实,更加自信,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