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美国为探索月球实施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其项目组织了超过42万人参与其中,动用了400亿美元预算,最终人类的足迹成功踏上了月球表面。
中国人迈向太空的脚步不断加快。21世纪以来,神舟、天宫、嫦娥、玉兔,一个个响亮的中国名字回荡在星际,这是中国航天事业坚定探索宇宙的宣言。
2019年11月5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IGSO)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该轨道组网顺利完成,为2020年完成北斗全球组网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年初电影《流浪地球》上映,我们感动于全球协作改变地球命运的壮举,该片票房突破46亿元,中国公众对太空旅行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好奇心。
成就是由理想牵引的勇敢行动,中国民营企业的卫星革命正在加速推进。
-
如何才能发射一颗卫星?
-
怎样找到既懂卫星、又懂市场的卓越人才团队?
-
卫星商业如何进行产业整合?
我们特别采访了长江商学院32期学员、北京九天微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OO彭媛媛,为我们讲述中国民营企业的商业卫星探索之路、构建卫星产业链与物联网。
仰望星空 行则将至
卫星和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我们每天驾车出行都需要卫星定位导航;在地面基站和海底光纤覆盖不到的地区,通信有赖于卫星传输。
通常发射卫星被认为是大国科技实力与国力的体现;必须是拥有先进科技、优秀人才与卓越管理能力的大国或技术强国才能实现。现在各国民营企业纷纷进军航天领域,开拓了太空企业经济创新时代。
瓢虫系列卫星出征仪式上的团队合影
探索太空是人类的使命。这意味着我们能够在不同星际之间做出生存选择、进行星际移民,全球各国企业因此开始尝试。
由特斯拉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建立的SpaceX致力空间探索,其研发的猎鹰重型火箭的成功发射,不仅使太空探索具备了商业可行性,也让这项事业不再是大国宇航机构的专属。此外他开始做卫星生意,实施“星链计划”,建立自己的卫星体系。
中国企业同样摩拳擦掌,志在太空。九天微星公司成立于2015年,聚焦微小卫星总体设计、核心技术研发与创新应用。
瓢虫一号卫星总装
在短短4年时间里带领团队投入低轨卫星的设计研制。2018年,两次发射8颗低轨道微小卫星,达到当年中国卫星发射总量的近10%,并且100%在轨运行成功。
九天微星将业务分为3个板块:
第一是天上业务:商业卫星制造及在轨交付,满足政府、企业需求;
第二是天地一体化通信解决方案:与行业深度合作,落地应用场景;
第三是航天教育:做好航天科技的普及。
“天上有卫星,地上有基站,室内有课,让中国青少年从小建立基本对宇宙的认知,了解航天科技的发展与应用”,彭媛媛如是说。
星罗棋布 万物互联
具备太空战略思维、创新探索精神的新一代科技公司希望探索太空,找到商业机会,其基础就是建立自己的卫星体系。
72颗物联网卫星星座全球部署及覆盖示意图
“做窄带通信,要放72颗卫星,分布在6个轨道面,实现全球准实时覆盖”,彭媛媛告诉我们,“2020年我们可以发射上百公斤的大卫星,实现90分钟绕地球一圈,预计在轨寿命两年以上。”
其实成功发射一颗商业卫星并不容易,首先需要设计、制造卫星,还要与国际电信联盟(ITU)协调国际通信频率。进入发射准备阶段,还要向管理部门申请商业发射许可证。在火箭、卫星的专业航天技术领域,民营企业已经站在中国航天巨人的肩膀上,技术上有积累和优势。
九天微星联合创始人兼COO 彭媛媛
与此同时,融资与人才挑战并存。有志于太空事业的初创企业会面临更高的融资门槛,投资机构对于这个领域比较谨慎,从商业评估到风险控制都非常严格。
其次,人才团队建设难度高,航天专业人才大都在国有航天企业中,让科学工作者做商业卫星需要实现个人的思路转换。
科学工作者们做大卫星,需要采取科研考核标准,如卫星是否入轨、分系统运行状态等技术维度来评判。而现在商业卫星是需要帮助客户解决问题,低成本短周期,满足具体需求。
九天微星四周年团队合影
人才团队有三部分:专业航天科技人才、通信技术人才和商业人才。
卫星产业如想落地,就必须要找准客户、挖掘客户需求,快速锚定商业机会。同时,解决通信网络覆盖问题,更是推进物联网建设重要的切入点。
物联网的发展经历过天空、地面、万物互联三个阶段:
最初的物联网,始于卫星对地面汽车、船舶提供导航;
90年代后,互联网快速发展,地面通信设施成为物联网的主导;
万物互联要做到天罗地网,需要“5G+卫星”,打造综合覆盖的连接网络体系。
现在地球表面约有20%的区域可以接入互联网,另外80%是地面基站和海底光纤未能覆盖的区域,未来要依靠卫星提供通信服务。
许多城市遍布铁塔,提供互联网接入,但是在某些海洋、山区、森林、草原、荒漠并没有通信设施,卫星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应用领域包括远洋船舶的全程追溯,定期采集回传运输货物的状态等;野生动物方面,如四川地区大熊猫的监测保护。
融合创新重塑产业
构建卫星产业链是需要将技术与商业需求进行紧密结合,打通上下游企业机构,并创造商业价值。
“优术”是航天技术企业成功的关键,实现知识、技术应用与运营经验的有效结合。
彭媛媛认为,在知识层面,要将航天、卫星通信、物联网等先进的科技转化成产品和应用,满足商业需求、服务于政府机构和企业客户。
瓢虫系列卫星在轨效果图
2018年九天微星发射的瓢虫一号,目的是验证百公斤级商业卫星平台能力,并在跨界合作中实现商业创新。
同时这颗“高颜值”的卫星也可以与大众进行互动,让普通人玩起了炫酷的太空自拍。
瓢虫一号卫星拍摄太空自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卫星上的LED灯阵可以发光,按莫尔斯码的原理闪烁,成为夜空中最亮的流星;同时卫星搭载的多个高清摄像头,可以拍摄VR景象,供热爱科技、懂得浪漫的人们以宇航员视角观看宇宙。
瓢虫一号卫星闪烁庆祝在轨一周年
(摄影 刘河 4K视频拍摄取帧,3000张堆栈)
来到长江商学院学习,彭媛媛希望通过系统学习商业与经营管理知识,给商业与管理带来启发和帮助。如同项兵院长所讲“站在月球看地球”,对于九天微星来说,就是站在卫星看地球,用卫星服务公众。
谈到新商业文明,她认为:“企业管理者要具备全球化视野,科技和商业不局限于解决中国企业的需求,也要促进一带一路国家的“互联互通”。降低产品价格,就要进行全球采购,到欧洲采购设备和元器件。最终将行业结合,落地各领域的商业应用。”
彭媛媛表示:“新商业模式是长跑,需要较长征程的技术积累、商业模式的探索,才能形成爆发力,引领更多行业的发展,把握规模化的商业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