钾离子电池因储量丰富、价格低廉且具有较低的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成为能源存储领域的研究热点,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替代储能系统。然而,由于钾离子半径较大,钾离子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较差,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发展。团队以生物质材料为原料,通过经济高效的低温水热和高温碳化过程,成功制备了具备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化学稳定性的多孔碳微米管阵列,为钾离子碳负极材料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多孔碳微米管的形成不仅扩大了层间距,同时有效的释放了钾离子嵌入/脱嵌过程当中所产生的轴向和径向应力,显著提高了钾离子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2019年以来,王波团队围绕锂离子/钾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和全固态电池固体聚合物电解质可控制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发表多篇一区、二区文章(Electrochimica Acta, 2019, 327, IF=5.383;Chemistry an Asian Journal, 2019, 14(18), IF=3.698;Solid State Ionics, 2019, 304, IF=2.886)。
上述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青年人才拔尖项目、河北省教育厅拔尖人才项目、石家庄市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支持。
据悉,王波教授团队长期聚焦高性能锂/钠/钾离子电池、全固态电池方面的研究,同时在冶金固废综合利用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研究,2019年来在该领域2区top期刊发表多篇论文(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20,234,IF=4.406;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2019,771,IF=4.175;ACS Omega 2019,4,IF=2.584)。截至目前,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承担校企合作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50余篇,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