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必须意识到,日新月异的科技新时代已然来临,一个公司科技属性的强弱决定了其竞争力的大小。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中,企业必须考虑如何适应与调整未来的经营方向与业务发展方向。”——北大后EMBA创办人、全球创新论坛发起人崔巍。
2018年3月8日,后E 15班几十位企业家同学走进华为深圳总部基地,对这家公司进行深度走访。
2018年3月8日,后E 15班几十位企业家同学走进华为深圳总部基地,对这家传奇公司进行深度走访。
华为为后E企业家同学专门安排了一场分享会,就《华为企业文化与管理实践》、《ICT产业趋势》等主题进行了深度分享。
什么成就了华为?
1 华为没有成功,只是成长
任正非在华为内部的干部会上不只一次提到:华为没有成功,华为只是成长。
第一,长期坚持开放创新,构建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
从创立之日起,华为就长期坚持将销售额的10%以上投入到研发。同时,常务董事会规定,每年研发经费的30%要投入到基础研究,并且对基础研究还允许有很高的失败率。2017年,华为全年研发投入达110亿美金,近十年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超过495亿美金。
华为跟全球200多所大学的实验室、教授有合作研发,也要求公司的科学家和专家每年必须拿出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时间到世界各地去喝咖啡。目前华为的18万员工中,从事研发的人员接近一半。据华为官网数据,截至2016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2,519件,其中90%以上为发明专利。
第二,长期坚持管理开放创新,构建先进完整的管理体系、管理制度、管理流程。
“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企业家对管理的重视超过任正非。”任正非反复强调——管理第一,技术第二。“有了顶级人才和顶级设备,没有管理是没用的。要通过管理提升,让人才和技术发挥效益。”
两个重大里程碑
在华为发展过程中有两个重大里程碑:
一是规范企业的管理制度。
二是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制度方法,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调整。
从1996年开始,华为历年来累计支付给各类咨询公司的咨询费高达几十亿美金,帮助华为构建了研发、供应链、财经、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制度、流程体系。如任正非所说,“IBM教会了我们怎么爬树”,这些制度和流程奠定了华为走向世界的战略根基,也造就了华为在包括所有发达国家市场在内的全球范围的规模性成长和良好格局。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才是真正的华为文化。
而成立30年的华为,从来没有动摇过以客户为中心的灵魂。
华为要求员工对待客户需求有宗教般的信仰和敬畏,为客户提供有效服务,而不谋求华为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不是追求挣多少钱,而是为客户创造价值。
除了以客户为中心,华为还格外强调以奋斗者为本。
华为的奋斗观是:为客户创造价值的任何微小活动,都叫奋斗。否则,再苦再累也不叫奋斗。为客户做再小的事,也是值得的。
但奋斗也是以绩效为导向的。“奋斗是创造价值,不是延长劳动时间。有贡献必有回报,而不是付出就有回报。”
华为未来的方向?
2017年底,任正非在公司愿景与使命研讨会上宣布华为“三十而立”的新蓝图——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在此次参访中,华为EBG中国区MKT部刘江浩与后E企业家们分享了ICT(信息与通信技术)产业趋势,重点解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及未来智能世界的机会。
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边缘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投资占比将持续提升,多种技术将在未来2-5年集中爆发,创造新的业务和领域;未来10-20年,“+智能”将引领变革,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的智能社会,而ICT将是智能社会背后最重要的基石。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ICT将全面重构传统产业,给各行各业带来颠覆性变化。“通过将数据变机会、机会变服务、服务变收入,数字化生产/服务将成为各行业未来十年的最大机遇。”
对于企业而言,刘江浩强调,“未来并不是新的企业淘汰历史悠久的老企业,而是新的发展战略取代旧的战略。ICT将构建‘数字化企业’的大脑,从支撑系统向决策系统演进,助力企业转型升级。所有企业都必须进行数字化转型,才能抓住不断涌现的新机会、持续前进不掉队。”
分享结束后,后E企业家同学们参观了华为行业解决方案展厅。智慧城市、公共安全、政务、电力、交通、金融、教育、医疗、制造……各种近乎科幻电影中的先进设备,显示着华为正以其强大的研发和综合技术能力,利用云计算、SDN、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帮助各行业进行以 “敏捷和智能化”为核心的数字化升级,令人惊叹不已。
正如北大后EMBA创办人、全球创新论坛发起人崔巍在参访开场致辞中所说:“企业家必须意识到,日新月异的科技新时代已然来临,一个公司科技属性的强弱决定了其竞争力的大小。在这场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中,企业必须考虑如何适应与调整未来的经营方向与业务发展方向。”
所以我们带领企业家走进华为等标杆企业,也带领企业家到美国、英国、以色列等全球范围内科技创新腹地近距离观察和学习,让中国企业家站在全球科技、金融创新前沿,了解未来科技趋势、聚焦未来科技、把握全球金融投资变化、捕捉投资风口,走在趋势之前。
“越是前途不确定,越需要创造,这也给千百万家企业公司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后E愿在这样的浪潮前,从科技和金融等方面为企业家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