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EMBA

微信扫一扫

微信小程序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扫一扫关注

扫一扫微信关注
天下好货一手掌握

中国EMBA教育现状如何

   2020-07-21 1090
导读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培养造就出符合中国特色的EMBA,许多业内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和经济发展状况,如何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培养造就出符合“中国特色”的EMBA,许多业内人士在这条路上摸索。那如今中国EMBA教育现状是如何呢?下面由育龙EMBA网为学员们来作分析:
 
    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中国EMBA教育的发展现状,即“中国特色,喜忧掺半”。
    何以称之为“中国特色”呢?
    中国的EMBA教育模式与很多国家都不尽相同,无论是就其所呈现出的教育理念、所面对的受众群体而言,还是就其在发展过程中所突显出的整体态势和作用规模而言,无不显现出其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烙印。
    这里以美国EMBA教育为例作比较说明。美国EMBA教育实际包含有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为Evening MBA和Executive MBA。相对而言前者所占比重较大,大致类似于我国所指的在职EMBA;后者所占比重较小,也更为注重精英化教育的理念。
    在美国,由优秀商学院所开设的EMBA教育项目在课程设计和学习安排方面都普遍注重对价值概念的体现,即始终坚持强调其对EMBA教育构建的严谨态度是与对MBA教育构建的态度相一致的;由此反观我国现有的EMBA教育模式,发展建设过程中强调更多的往往却是不同于MBA教育的项目特点。与此同时,EMBA的概念在我国已几乎被完全等同于Executive MBA,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EMBA教育与MBA教育在培养模式和受众群体方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发展特征。因此,我认为可以将其概括为“中国特色”。
 
    何以又称之为“喜忧参半”呢?
    喜的是目前我国EMBA教育整体的发展速度和发展势头,以及时至今日我们已然收获的建设成果。截止目前,我国已有62所院校能够开办EMBA项目,自该项目在我国创办以来,10年中已累计培养EMBA学员达数万名之众。应当说我国EMBA教育建设的成果还是非常惊人的,某种意义上甚至可以与我国MBA教育发展20年后所取得的成果相媲美。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在其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当前社会上对于EMBA受众群体、EMBA教育模式、商学院举办EMBA项目的管理理念还存在着颇多的争议,这些争议或来自媒体或来自大众,有人将EMBA教育形容为富人俱乐部,也有人认为EMBA教育其实就是在以高价售卖学位,对于这些来自各方的批评声音我们不能无视,而需要从自身项目建设中找寻改进应对的办法。
 
    中国EMBA院校教育现状
    目前,国内的60几家实施EMBA教育的学校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1、以外籍教授为主型
    其优点就是每门课程都能配备世界上最好的教授,能够迅速地使EMBA的授课质量达到国际顶尖水平,其豪华阵容甚至可能超过国际著名的商学院。不过这需要极强的协调能力和国际号召力,当然成本也较高。
  
    2、联合办学型,通常与国际某个商学院合办,引进其部分授课阵容然后配以本校的优秀教授
    其优点是能够保持项目的稳定性。这种模式很早就在国内试行,但由于利益分配等原因,最后往往流于形式。
  
    3、华人外教型,以华人外教为主
    这些教授多在国外的高校取得教职,功成名就,掌握着先进的理念又熟悉中国的现实。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尽管这些华人教授在经济学界建树颇多,可在EMBA教学领域中的地位却并不尽如人意。
  
    4、本土型,多以国内优秀的MBA教授为主
    由于世界一流的教授永远都是稀缺的,大部分学校的EMBA由于无法获得足够的资源,不得不立足于本土化,以教授熟悉中国国情作为卖点。
  
    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的EMBA教育将维持一个较高的需求。因为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需要高级的管理人才,这将成为中国EMBA生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另外,一些世界级企业进入中国后,他们迫切需要能够迎接中国市场挑战的、适应中国国情的EMBA人才。
 
(文/小编)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0相关评论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hineseemba.cn/news/show.php?itemid=9296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北京金秋远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6041510号-4公网安备11011202003714号